摘要:研究目的:农村土地“确权确收益”作为基层在适应农业生产关系变迁过程中自主探索出的一种产权界定方式,其理论逻辑和运行机制尚未得到充分探讨。本文旨在考察“确权确收益”的实践做法与现实需求,探讨其理论逻辑及运行机制,讨论其潜在风险和对策。研究方法: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研究结果:“确权确收益”不局限于农地产权界定层面的制度安排,而从产权界定扩展至产权实施,降低了产权界定成本,提高了土地确权效率;在此
摘要:研究目的:探究宅基地确权对乡村治理绩效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以期为加快推进宅基地确权工作以及持续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助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多层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宅基地确权提升了农民对住房情况、居住环境、社会治安和村委会工作的满意度,显著改善了乡村治理绩效。(2)激励村民参与村庄事务、改善基层干群关系和增强集体经济实力,是宅基地确权提升乡村
摘要:研究目的:基于2019年中国人民大学“千人百村”调查数据,探讨农地确权对征地补偿的影响,揭示证书在保障农民土地权益方面发挥作用的条件机制。研究方法:计量经济方法。研究结果:(1)农地确权显著提升了征地补偿,既增加了货币补偿额,也扩展了获得非货币补偿的机会。(2)当村庄内确权比例较高或承包户持有确权证书时,农地确权的货币补偿提升效果更加突出。(3)农地确权对征地补偿的提升效果存在区域异质性,东
摘要:研究目的:探究可持续生计资本对农户居住保障方式选择偏好的影响规律,为保障不同生计资本下农户“户有所居”的差别化用地供给政策制定提供参考。研究方法:二元Logit模型。研究结果:(1)可持续生计总资本及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物质资本等均可促进农户多元化居住保障方式选择偏好形成,改变传统单一的“一户一宅”选择。(2)自然资本劣势型结构农户偏好选择多元化居住保障方式,人力资本劣势型结构农户偏好选择传
摘要:研究目的:检视土地增值税清算规则变化的正当性和合理性,揭示土地增值税法律适用争议的根本原因,推动建构更具稳定性、公平性和协调性的不动产税体系。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价值分析法、历史分析法。研究结果:(1)土地增值税清算单位在税收政策调整和征管实践中由“项目”逐渐演化为项目内的不同房地产“类型”,造成纳税人实体权利与程序义务的重大不确定性,这是近年来土地增值税争讼不断的根本原因。(2)分类清算
摘要:研究目的:考察土地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效果,为实现更加公平合理的土地收益分配提出政策建议。研究方法:理论建模、固定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土地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影响,土地制度综合改革的政策配套度越高,越有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2)土地制度综合配套改革主要包括政策主体配套以及政策工具配套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的配套度提高,都能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摘要:研究目的:从农地财产功能视角切入,探究农户离农但不愿退地现象之谜,为完善承包权退出政策提供决策参考。研究方法:基于全国性的微观调查数据进行实证,运用外生政策冲击与农地禀赋差异构造调节效应模型强化因果结论,并使用工具变量缓解内生性。研究结果:(1)以征收经历表征的农地财产功能预期显著抑制了离农农户的承包权退出意愿,解释了农户离农不退地的行为逻辑。(2)外生的撤县设区政策和开发区设立强化了农户土
摘要:研究目的:完善经营规模与农地经营效率的作用机制研究,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基于东北典型黑土区——三江平原672份农户问卷调查数据,采用随机前沿模型、中介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经营规模与农地经营效率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2)黑土地保护技术采纳在经营规模对农地经营效率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3)农地细碎化在黑土地保护技术采
摘要:研究目的:针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践困境,探讨将生态导向开发(EOD)理念应用于其中的理论逻辑及具体实践路径。研究方法:逻辑演绎法和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1)当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面临资金筹措难、规划统筹难、可持续运营难三大难题;(2)按照“目标—理念—工具”逻辑,建立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为目标、以EOD为理念、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工具的实施机制,有助于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3)
摘要:研究目的:揭示国土空间效率分异特征与演进规律,构建国土空间效率综合分区为国土空间利用和治理优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超效率SBM模型,探索性数据分析,空间聚合法。研究结果:(1)各个空间效率均具上升态势,国土空间效率与城镇空间效率呈“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分异格局,农业空间效率分异以粮食主产区为主体动态演进,生态空间效率呈“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格局,且各空间效率关联性均以集聚为主导。(2)分
摘要:研究目的:探究中国陆地边境国土空间安全时空格局及预警特征,推动构建发展与安全统筹下的边疆安全体系与国家安全格局。研究方法:搭建国土空间安全研究框架,通过欧式贴近度、GM-Markov模型进行国土空间安全评价及预警预测,运用时间四象限模型开展分区优化。研究结果:(1)2003—2022年边境国土空间安全为较安全,预警指数由0.36降至0.23,各子系统的安全警度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国土空间安全
摘要:研究目的:探析膳食结构升级背景下的中国耕地种植管控分区,为保障居民食物安全和优化耕地用途管制措施提供参考。研究方法:耕地需求预测模型及多维耕地种植管控紧迫性评估框架。研究结果:(1)长期内多情景耕地需求随人口发展呈下降趋势,短期内现状耕地难以满足人口峰值时多数情景下的膳食消费需求。(2)耕地种植管控紧迫性空间差异明显,紧迫性较高的区域集中在禀赋较高的粮食主产区,而西北和西南等地为多维劣势耕地
摘要:研究目的:以江苏为实证区域,揭示耕地利用中要素投入与作物产出的碳排放/吸收效应贡献及其多因素影响空间分异。研究方法:基于细分活动的碳排放测算、几何重心转移分析与地理加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结果:(1)30年间要素投入地均碳排放整体呈上升趋势,空间上呈“苏中苏北高、苏南相对较低”的分布格局,且相对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的要素投入地均碳排放30年间持续增强;作物产出地均碳汇与要素投入地均碳排呈相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