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大妇女要自觉肩负起尊老爱幼、教育子女的责任,在家庭美德建设中发挥作用。作为母亲,应该把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帮助他们形成美好心灵,促使他们健康成长,长大后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 ——2013年10月31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的讲话
在一次父母讲座中,一位妈妈分享的经历令我感慨万千。她4岁半的儿子被亲戚视为“不懂规矩”,被邻居称作“没有礼貌”,这让她苦恼不已。明明已经很用心地教育儿子了,可是孩子依然我行我素。“他才这么小就没有规矩,以后该怎么办?” 这几年,孩子在公共场所失礼、不守规矩的行为屡见不鲜,大家习惯把不讲规矩的孩子称为“熊孩子”。但你有没有想过,孩子需要的也许不是教导,而是一个可以真切感受到礼貌待人所带来的氛围,也
《讲给青少年的人工智能》 作者:刘希良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5年1月 推荐理由:今年爆火的电影《哪吒2》堪称是东方美学与现代AI技术的完美结合。AI是如何进军影视圈的,又能对其他行业产生什么影响?本书是写给11~18岁青少年的人工智能科普书,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实例,让孩子了解智能教育机器人、智能家居和医疗诊断、天气预测、环境保护、AI 创作等人工智能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也许
3月14日,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副会长夏吟兰做客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中国妇女杂志社、婚姻与家庭杂志社联合推出的“名家讲堂·婚育文化公开课”直播间,以“关乎你的孩子、房子和钱包—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司法解释(二)解读”为主题,深度解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二)》。本栏目精选直播精彩内容,以飨广大读者。 直播主持
策划人小语 当被问到为什么不愿生娃时,一些育龄女性说:“妈妈既负责生,还得负责养,爸爸多半缺席,谁愿意生?”当被问到为什么不愿生二孩时,很多年轻夫妻说:“自己带没时间,请保姆没有钱,谁帮我们带?”针对这些现实中的痛点,本刊提议“家庭共育”—夫妻共担共育,老人协助支持,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没有旁观者,只有同行人,我们是在彼此的生命里修行。
分清主次,方可各司其职 一个小生命的降临,常常会唤醒全家人潜藏的十八般武艺。果果出生后,我的母亲千里迢迢从老家赶来,伺候儿媳坐月子,帮助她产后修复。我休了两周陪产假,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什么活儿都干。 果妈是独生女,而我家兄弟姐妹多,我们选择与岳父、岳母同住。孩子出生后,我和果妈达成共识:在育儿的家庭队伍中,我俩是第一方阵,担主责打头阵;老人是第二方阵,搭把手打辅助。我和果妈承担接送上下
在这个三孩家庭里,既可以看到家人之间彼此支持的温暖和力量,也能看到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信心。 我是一个三孩妈妈,大宝6岁,二宝3岁半,三宝1岁。很多人惊讶我居然有勇气生三孩,其实这份勇气来自夫妻共育共担的理念和全家托举的行动。 我是陕西姑娘,老公是山东小伙,2017年,我们在北京邂逅。月老帮我们牵了3次红线,我们才走到一起。早在恋爱时,我们就达成了共识:婚姻和孩子是两个人的,要共同承担家
只有增进夫妻关系,化解代际冲突,才能实现家庭共育,赋能儿童成长。 那具体要怎么做呢?我们来听听专家怎么说。 作为一名深耕心理学领域多年的研究者,我常常被问到:“如何才能拥有幸福的家庭?”在我看来,答案或许就藏在“家庭共育”这4个字里。 在家庭中,夫妻关系是一切的基础。如果夫妻关系得分低于8分(满分10分),教育孩子的过程必然充满矛盾。从 80 亿人中穿越茫茫人海的双向奔赴,这样的缘分值得我们
在传统观念与现代思想碰撞的今天,性教育依然是一个敏感而复杂的话题。 如何将性教育向前推进一步,让更多孩子免受伤害,让悲剧更少发生,任重而道远。 2025年2月,广西百色事件激起轩然大波。因遭受原高中班主任性侵,一个女孩患上了重度抑郁,最终自杀身亡,年仅23岁。 其实,广西百色事件并非个案。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数据,2023年1至6月,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性侵未成年人案件1.7万人,占起诉侵害未
从主持人到出品人,李静每一次选择都是对未来的无畏拥抱…… 2025年3月7日,我国首部以明星视角展开的更年期科普纪录片《看不见的更年期》在抖音首发上线。纪录片共分5集,每集10~15分钟,芒果TV、腾讯视频等平台已陆续播出。本片由知名主持人李静发起,通过公众人物的真实故事与医学解读,撕掉更年期“隐忍标签”,直面女性健康困境,一经发布便引起广泛关注与热议。 李静作为中国电视界颇具影响力的知名主持
近年,青少年心理问题日益凸显,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发布的《2024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调查报告》显示,12~18岁青少年中,32.7%存在轻度及以上抑郁倾向;焦虑检出率达28.4%。孩子高比例的心理问题,与父母的高付出、高期待形成强烈反差。为什么会这样?父母到底应该如何做,孩子才会真的健康幸福呢? 向外求的孩子感受不到幸福 我发现,很多孩子之所以感受不到幸福,是因为习惯向外求。所谓向外求,是关注物质
她用满腔母爱为孤独症儿子撑起一片成长的天空,以特殊“脐带”相连,在苦难中书写希望。 2025年2月22日,李海荣带着孤独症儿子瀚瀚去了云南。母子俩一起看美丽的油菜花,在海边喂鸟,朝海里扔石子,爬上海拔3530米的牦牛坪……每到一处,他们都会合影留念。 照片上,瀚瀚笑容灿烂,李海荣半蹲在他身边,腰间那根特殊的“脐带”依旧系得紧紧的。 能和瀚瀚走这么远,看这么多风景,李海荣以前连想都不敢想
倘若长大的幼鸟能常回家看看,大鸟的守望也许就会少几分落寞吧。 “奶奶,我们回家看你来了!”刚一踏进老家大院,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喊起来。坐在火炕上的母亲高兴极了:“我就知道今天你们会回来,那只鸟儿刚在窗台外给我传递了信息。”在母亲的热情招呼下,我们坐下边喝着茶水边聊着生活中的琐事。 因为突发性脑溢血,母亲如今只能靠拐杖或轮椅行走。大多时间,她都局限于那间温馨而略显寂寥的居室和小小院落,她的目光也
如果有重来一次的机会,我一定会放弃无谓的虚荣、莫名的攀比,让女儿在一个宽容和自由的环境中尽情成长。 女儿已经躲在卧室几天了。我每次过去敲门,传来的都是她有气无力的声音:“别担心,我没事,休息一会儿就好了。” 透过门缝看着女儿日益憔悴的脸颊,我痛苦不已。女儿郁郁寡欢,浑身无力,不肯出门,我咨询了专家,怀疑她是患上了抑郁症。但女儿一直拒绝去医院诊治。或许有心理疾病,对她来说是无法忍受的瑕疵。 如
每个青春期的孩子心中都有一个偶像,而每个母亲心中都有一个曾经的自己。踏着星光前行,母女俩共同开启了一段关于成长、勇气与自我发现的旅程。 女儿的小秘密 “晨晨妈妈,最近孩子上课总是走神,作业也经常不交。这次月考,她的数学成绩下滑得很厉害……”接到老师电话,我心里像是被一块石头压着,沉甸甸的。 其实,前一段时间,我就发现晨晨不对劲儿了,回到家神神秘秘地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说是写作业,但总能听见她在
孩子不懂分享,也许并不是因为孩子自私,而是因为父母的过度“无私”。 一天,一位许久未见的好友约我吃饭。朋友多年前离异,独自一人抚养女儿,生活几乎被工作和照顾孩子填满,很少主动向我发出邀约。我们见面后,简单寒暄了几句,才知道她憋了一肚子的牢骚,就等着向我倾诉。 原本很爱美的朋友,在女儿上小学前一直没时间打扮自己。好不容易等到她入学了,朋友决定买一些化妆品和新衣服,犒劳一下自己。没想到,当朋友把这
家务劳动是每个人都应学会的技能。 小时候,家务都是母亲一人承担。我上中学后,母亲对我说:“你长大了,虽然是男孩儿,也要学会做些家务。”我想到煮饭在我们这儿被视为女儿的活儿,心中不免犯难。有一次,我帮母亲淘米,就遭到小伙伴的嘲笑“快成小媳妇了”,让我羞愧难当。母亲的话却很坚定:“学会家务,以后你无论走多远,妈妈都会放心。”她的话对我触动很深。她不仅教我煮饭,还引导我参与更多家务。 那时家里用蜂窝
给予留守困境儿童精神关爱、亲情沟通,让孩子们“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 在福建省厦门市妇联的指导下,厦航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全面落实《深化开展爱心妈妈结对关爱留守困境儿童三年行动方案》,成立“爱心妈妈”团队,精准开展常态化关爱服务,多次邀请留守困境儿童走进厦门航空培训中心,开展“爱心助力 童享蓝天”结对关爱活动,播撒爱的种子,传递爱的力量。 给予飞翔的翅膀,让梦想启航 阳光透过明亮的落地
区别于其他家训,《庭帏杂录》从受教育者的角度回忆有关父母的家训教育,真实而有感染力,便于将家训智慧更加生动地展现出来。 《庭帏杂录》一书由明朝的袁衷、袁襄、袁裳、袁黄、袁衮五兄弟编写完成。书中详细记述了父亲袁仁与母亲李氏对五兄弟所进行的家训教育,其中蕴含的家训文化智慧值得深入探寻。 以德为先,孝悌为源。“士之品有三。志于道德者为上,志于功名者次之,志于富贵者为下。”袁仁将道德修养置于功名与富贵
一家人、一所公益书院、一个属于留守儿童的书香天地……这是冠以知识与文化之名的传播之旅,更是关于爱与希望的接续传递。 “同学们好,明天上午书院正常开门,有作文的同学可以带来给我看看。”2025年2月的一个周末,汪国云早早就在大同书院的微信群里提醒学生们,需要检查寒假作业的,需要帮忙看作文的,都可以来书院。 汪国云是浙江省建德市文体旅局的退休干部,2011年赋闲下来后,着手建设公益书院。在妻子的无
孕育龙凤胎的过程充满艰辛,但因为有“贫嘴”老公的幽默陪伴,很多紧张和害怕都随着笑声不翼而飞。 梦想成真,龙凤宝宝成双 2023年10月1日,我和老公登记结婚。从那之后,他就天天念叨着要生个小崽崽,最纠结的是小崽崽究竟会长得像我还是像他。一天,他突然凑到我面前,说:“老婆,你争气点儿,一次生俩,一个像你,一个像我,这样对咱俩都公平!”我回他一个白眼:“要不你生一个,我生一个,这样更公平!” 婚
怀孕的消息来得太突然,原本计划的婚礼和旅行都因此不得不作出改变,节奏还真有点儿乱…… “贝贝,你想吃啥?”打完电话,李浩轩终于想起我来。打从医院出来,他的电话就没断,打给公婆,打给我爸妈,然后又打给一帮朋友,满脸都是即将为人父的喜悦。他这么一问,害得我鼻头一酸,差点儿哭出来:“别理我,烦着呢。”男人和女人的思维方式真是南辕北辙。 怀孕的消息来得太突然,我有点儿蒙。婚礼定在3个月后,我还想趁机再
在多孩家庭中,孩子们的冲突在所难免。如何在维护家庭和谐的同时,照顾到每个孩子的需求,是一个难题。 “你是姐姐,怎么一点儿姐姐的样子都没有?”“你要给弟弟妹妹做个好榜样。”“你都这么大了,还和弟弟抢东西,太不像话了。”“你已经长大了,这些小事就不要计较了。”在多孩家庭里,这样的对话想必很常见。我也有弟弟,从小到大,这些话听得多了。尤其是最后一句,刻骨铭心。 父母希望家庭和谐,孩子渴望更多关爱,谁
当AI可以轻松完成规则性任务时,我们是否还在用传统的标准化思维教育孩子?一场关于涂色本的争议,引发了关于未来育儿观念的深层思考。 涂色本引发两代人育儿分歧 一大早,慧慧老师就拿着一本涂色本找到了我:“小茱园长,可欣的奶奶今天又把这个涂色本带到了园里。她要求我们必须让可欣保质保量地画满3页。” 我记起来,上周五,可欣奶奶就把这个涂色本带到园里,要求保育老师安排可欣抽空儿画。由于立宝园倡导0~3
养育之路迷雾重重?不妨向大自然取取经。自然界藏着无尽智慧,教你如何爱孩子、育自己。 毫无疑问,年轻一代父母是更爱学习、更讲科学的,读育儿书、听育儿课、找专家咨询等。不过,有一位更好的老师常常被忽视,那就是“大自然”。 之所以说更好,是因为大自然孕育和滋养了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命形式,其自身所蕴含的养育智慧,远胜于人类实践和思考所能总结出的有限经验和结论。正所谓养育之道,尽在自然。 无条件爱,
教育孩子时忍不住上头、发疯?很可能是自动化教养惹的祸。 送孩子上学时,你一边嘱咐他要在学校好好听讲,一边琢磨要不要给他报同事说的那个英语班、时间如何安排,对孩子满腹心事的状态毫无觉察。 下班回到家后,你一身疲惫,想督促孩子尽快写完作业,放松自我。结果,孩子一会儿发呆,一会儿喝水。无论你怎么催,他好像丝毫也不着急。 时间越来越晚,你越发急躁,突然间火冒三丈。你觉得孩子对自己的事极不负责,还不尊
儿子不想再去见父亲 Q:去年我离婚,4岁的儿子判给了我。前夫倒是按时给抚养费,但从未执行过半个月探望一次孩子的规定。今年春节,他非把儿子接回老家不可。儿子这次回来后,说再也不想见爸爸了。我该怎么办? A: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是出于对“无知”的焦虑。这里的“无知”,指的是妈妈对信息掌握不充分,对儿子跟他爸爸回老家期间发生的事情,没有充分了解,出现不理想结果后,当然就会不知所措。 爸爸
家校合作脱节,孩子成长遇阻,怎么办?达成共识、重建信任是关键。 2017年,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组建,一所城郊接合部的学校加入进来。当时,这所学校的生源96%是随迁子女,来自15个省份8个民族。家长平时忙于生计,很少在孩子的学习生活上花时间。老师们也总是说,家长不配合、不理解、不支持……家校互动很少,学生习惯较差。怎么破局? 家校教育的价值共识 我们决定主动打开家校之间的物
孩子足不出户,捧着一部智能手机就能玩儿一整天。在这样的短视频时代,父母究竟该如何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呢? 要想解决孩子沉迷短视频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下短视频为什么如此吸引孩子。美国心理学家B.F.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揭示了其中的奥秘:短视频采用的是算法推荐机制,本质是一种精密的“变比率强化”计划。每一次下滑都可能带来令人惊喜的内容,这种不确定性形成了最有效的奖励模式。就像一个8岁小朋友说的
从银行借贷到债券付息,从保险共担到股价涨跌,这些看似复杂的金融规则,实则是信用编织的网。它不是虚无的道理,而是触手可及的生活。 生活中,信用无处不在。我们把钱存在银行,是因为银行有信用,即使有人没按期还贷款,自己存的钱也能取出来;购买债券,是因为发债方有信用,即使企业没赚到钱,到期也能够还本付息;购买保险,是因为保险公司有信用,即使现在的利率低于当年保险合同规定的利率,也能按照约定支付保险金;购
为什么涉及性时,我们就不懂得尊重对方意愿了呢? 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尤其是恋爱阶段后,家长除了关注他的性决策、性安全,性同意的教育也必不可少。 15岁的小芳和男友小强去郊区玩儿,小强想要更亲密地接触,小芳不愿意,但不好意思直接说,而是说自己还要再想想。晚上,两人喝了酒,晕晕乎乎中,男友强行跟小芳发生了性行为。事后,小芳很生气,小强却说她并未明确拒绝。真正的性同意是要对方明确表达“愿意”,任何含糊、
在与宠物相处的过程中,他们付出爱又接受爱,一家得到了满满的幸福与治愈。 深夜,房间的一隅传来了窸窸窣窣的声音,毛茸茸的小脑袋探了出来,一只、两只、三只……它们的眼睛如玻璃球般清亮,在昏暗中滴溜溜地转着,警觉地打量着四周。过了一会儿,其中一只似乎按捺不住,舒展四肢,像一片轻盈的叶子,自树杈间滑翔而下,只在空中留下一道短暂的弧线。落地后,它停住了,仿佛在确认四周的安全。待一切平静下来,它才安心地抱起
李玖菊 (北京大学回龙观临床医学院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心理治疗师) 她不与爸爸来往,不与妈妈同桌吃饭,家里冷得像一个冰窖。这个家到底发生了什么? 午后,一位身材娇小的妈妈带着女儿推开了心理治疗室的门。我一眼就看出妈妈很焦虑。在咨询谈话中,我了解到:从去年开始,女儿依依不愿意出房门,整天窝在自己房间抱着手机和iPad。依依和爸爸的关系恶劣,毫无交流,与妈妈也不一起吃饭。为了改善这种窘况,爸妈轮流喊亲
儿子很厌烦妈妈唠叨,但妈妈觉得是因为儿子太不听话,自己不得不唠叨。两人的关系因此陷入僵局,该怎么办呢? 不听话的小根源 在一次家庭教育沙龙上,一位妈妈向我求助:“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听话?”她的儿子小天今年12岁,非常“不听话”。 在学校,他隔三岔五因没写作业、上课不守纪律或与同学起冲突被老师批评;在家,他不是惹哭5岁的弟弟,就是和父母顶嘴、发脾气,搞得家里鸡飞狗跳。更让她无助的是,小天爸爸常年
在爱的名义下,暴力悄然发生。当家庭不再是安全的避风港时,法律如何为孩子点亮维权的明灯? 林婷父亲早亡,母亲改嫁,自小跟着外公外婆生活。读高中时,林婷和纪锋恋爱了。毕业后,纪锋突然向林婷求婚,说想带着她去大城市打拼。彼时,林婷对“有一个自己的家”的渴望盖过了理智,放弃上大学,和纪锋登记结婚。 刚到大城市不久,林婷便有了身孕,一时找不到工作。在巨大的经济压力下,纪锋渐渐忘记了誓言,开始酗酒、夜不归
她苦恼的是,为什么远在他乡的爸爸妈妈,只相信“告状”的爷爷奶奶,但不相信她。 Q:“我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在外打工的爸爸妈妈经常向他们问起我的情况。爷爷奶奶总跟爸爸妈妈告状,说我不听话、不好好学习。其实我并不像他们说的那样,可爸爸妈妈更相信大人的话而不相信我,我都要气死了。” A:孩子,我特别理解你的心情,但是,我要叮嘱你,不管爷爷奶奶告状的内容多么与事实不符,也不管爸爸妈妈是不是相信你,你也
教育不是孩子要走进父母的世界,而是父母要走进孩子的世界。 最近,我收到了很多妈妈的来信,其中一封是这么写的: 老师,我是一个全职妈妈,孩子今年11岁,是个女孩。孩子从小就很听话,成绩也十分优异。然而,自从升入五年级后,她开始经常和我顶嘴,甚至锁门,谁都无法随意进入她的房间。同时,她的学习成绩也出现了下滑,开始注重自己的穿衣打扮。我一直担心她会早恋,因此经常唠叨她,但每次都被她不耐烦地打断。现在
很荣幸,与《婚姻与家庭》结缘30年的我,既是忠实的粉丝,又是幸运的作者。 转眼间,我与《婚姻与家庭》杂志结缘已经30年了。 还记得第一次见到《婚姻与家庭》是在30年前。那时,我刚初中毕业,暑假去县城的小姨家玩儿。她家的书房很大,桌子上有一本打开的杂志,就是《婚姻与家庭》。我顺着打开的那页往下看,很快就被深深吸引。第二天,小姨让我选几本名著回去。我指着一整排的《婚姻与家庭》杂志,问:“我可以要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