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来,药物导致的急性中毒逐年增多,但多数药物中毒缺乏特效解毒剂。血液净化治疗在药物急性中毒治疗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国内关于其在临床常见药物急性中毒方面的应用尚无统一推荐意见。本专家共识以药代动力学为核心,对血液净化治疗在临床常见药物急性中毒治疗中的应用策略进行归纳、总结,旨在增进临床医生对药代动力学特征及相应血液净化治疗模式的理解,从而使其在诊治药物急性中毒患者时可以基于导致中毒药
【摘要】 背景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年轻的、高学历的、来自经济发达地区的“高知”人群正成为中医药的主要使用群体。目的 本研究拟依据技术接受整合(UTAUT)模型,采用变量中心与个体中心相结合的方法,更深入地探究国民中医接受度的影响因素。将人口学、慢性疾病、健康素养、传统文化认同、科学思维等变量纳入考量,聚焦家长是否愿意让孩子接受中医儿科治疗。方法 2023年7—9月,使用自搭建的DiggMind在
【摘要】 中医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我国重要的卫生、经济、科技、文化和生态资源,中医药国际化发展是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的重要内容。在全球传统医学体系中,印度传统医学具有极大影响力,印度传统医药的发展现状、国际化发展战略及影响等方面与中医药具有可比性。本文从国际化发展视角出发,从卫生服务、卫生人力资源、传统药物生产能力、卫生系统财政拨款及医保政策、健康治理、产品出口规模及目标市场、国际化
【摘要】 背景 心血管代谢性共病(CMM)是不同地区和人群中主要的共病聚集模式之一,具有较高的死亡风险,目前有关CMM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用药特点的研究较少。目的 研究真实世界中CMM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用药规律,为CMM的预防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基于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取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3年1—6月医院信息系统中诊断为CMM的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其疾病诊断与处方基本信息,使用频数分析
【摘要】 背景 左心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PH-LHD)是肺动脉高压(PH)中较常见的一种。研究表明,血钠水平与1类PH的严重程度和不良预后相关,然而,其对PH-LHD的影响鲜有报道。目的 探讨PH-LHD患者的血钠水平与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超声心动图指标的关系,评价血钠水平对PH-LHD严重程度及住院时间的影响,为PH-LHD患者的临床诊疗及提高医院周转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摘要】 背景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患病率明显升高,目前关于T2DM中NAFLD与内脏脂肪面积(VFA)及甲状腺结节的相关研究鲜有报道。目的 探讨T2DM患者发生NAFLD的相关因素及NAFLD与VFA、甲状腺结节及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8年1月—2023年4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柳州市工人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
【摘要】 背景 慢性肾脏病(CKD)是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CKD 4期是CKD病程中一个关键的阶段,标志着肾功能的显著下降和症状的明显出现。发酵虫草菌粉虽然长期应用于CKD的治疗之中,但其对CKD的预后影响尤其是CKD 4期的疗效缺乏循证医学证据。目的 探索发酵虫草菌粉治疗CKD 4期患者的长期预后情况及影响预后的潜在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3—2022年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肾病科住院诊
【摘要】 背景 原发性非病毒性肝细胞癌(NBNC-HCC)的发病率持续增加,脂质代谢异常伴随炎症是NBNC-HCC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炎性指标的检测和评估可能是预测NBNC-HCC预后的重要方法。目的 本研究探讨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MHR)预测NBNC-HCC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20年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被诊断为NBNC-HCC的患者119例,收集患者的基线
【摘要】 背景 急性主动脉夹层(AAD)合并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然而,关于其危险因素和预后的研究较少。因此,积极寻求临床一种简便且有效的诊断工具已成为研究的重点。目的 分析AA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危险因素、预后及快速筛查方法。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22年10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收治的168例AAD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主动脉夹层检测风险评分(ADD-RS)量表对患者进行初筛分
【摘要】 背景 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容易发展为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RMPP患儿病情复杂、治疗难度大且伴有多种严重并发症。儿童RMPP风险预测模型有助于医务人员早期识别RMPP高危患儿并及时提供治疗对策。目的 系统评价儿童RMPP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方法 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
【摘要】 背景 中小学生由于学习压力、电子产品普及以及不良用眼习惯,视力健康问题日益严重,成为近视的高发群体,高度近视作为近视的严重阶段,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尽管现有诸多研究对近视的危险因素进行了探讨,但鲜有研究针对性阐明风险因素与高度近视发生的复杂非线性关系,本研究结合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和限制性立方样条,开发一个中小学生高度近视风险预测模型,通过早期识别高风险个体,延缓或阻止高度近视的
【摘要】 背景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后的患者仍存在典型心绞痛症状的原因可能与合并冠脉微循环障碍(CMD)有关,单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SPECT)作为可定量检测CMD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的一项无创检测手段,在此类人群中的诊断性能研究较少。目的 评估使用升级采集技术及新的心肌血流定量分析软件后的SPECT在PCI后合并CMD患者的诊断性能。方法 纳入2020年11月—20
【摘要】 背景 传统中药材检测手段依赖主观经验,难以满足中药材在准确分类与鉴别方面的需求。目的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开发一款能够自动识别163种中药材的人工智能模型及电脑端应用程序。方法 2020年1月—2024年6月,采集了两个中药材数据集进行深度学习模型的训练、验证和测试,共包含163种中药材。通过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精确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F1分数等指
【摘要】 缺血性心肌病(ICM)是引起射血分数减低性心力衰竭的重要病因,尽管治疗手段在不断提高,但是仍具有较高的死亡率。血运重建是ICM患者重要的治疗方法,由于ICM患者多为老年人、合并多种基础疾病且冠状动脉病变重,血运重建的风险较高,目前对于ICM患者是否血运重建及血运重建的方式仍存在争议。心肌活性对ICM患者的预后具有预测价值,并为选择治疗策略提供参考,但是其对ICM患者血运重建的指导价值仍有
【摘要】 去泛素化修饰是由去泛素化酶(DUBs)介导的一类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其主要机制是DUBs与泛素化靶蛋白相互作用,切割或去除靶蛋白的泛素链,进而恢复蛋白的表达水平和功能活性。本文系统性地综述了去泛素化修饰在衰老相关疾病中的最新研究进展,涵盖了DUBs的种类、DUBs在细胞衰老中的作用,以及不同机制对衰老相关疾病的调控,并总结了针对DUBs小分子药物开发以及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本文表明,
【摘要】 糖尿病足溃疡(DFU)通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周围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是一种难愈合创面,其愈合延迟过程主要是有新血管再生障碍、持续的创面炎症反应、创面再上皮化障碍及成纤维细胞增殖异常。外泌体微小RNA(miRNA)作为细胞间通讯的重要介质,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可调控影响DFU愈合的多种靶基因转录翻译。本文旨在简要综述外泌体miRNA对新血管再生、炎症反应、创面再上皮化功能以及成纤维细胞增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