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破解长期以来形成的“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的错误思想。基于唯物史观的视角,从大历史观、历史道路论和历史主体论三个角度出发,探讨其与西方现代化的差异性,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的百年奋斗历程,探寻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主体和实践主体,从而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突破、目标要求和价值取向,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路径。中国式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秉持和平发展道路,迎合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摘 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思想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集中体现。其中,在存在者道德地位上,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包括整个生态系统以及全部的自然存在物,超越了西方整体主义生态伦理的理论规定;在生态伦理原则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现了从价值建构到实践奠基的理论转向;在生态实践方案上,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提供了不同于西方虚假意识形态的现实性道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对构建美好地
摘 要:全球化为新质生产力的兴起提供了强大支撑。新质生产力以创新为驱动,强调开放性和可持续性,正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在全球化的大潮中,通过跨国技术交流与合作,本土企业得以站在创新前沿,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培育,为国家科技实力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绿色思维的融入,更是为新质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然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科技与产业全球竞争的加剧以及全球治理与国际规则的适应性挑战
摘 要: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符合当下发展的生产力的新概念,而东北地区有较优势的工业基础、教育资源、物质能源等,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毫无疑问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会助力东北全面振兴。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正值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二十年,因此我们要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与东北振兴之间的关系,深入发展新质生产力,以“五大安全”战略高度助力东北振兴,塑造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把握好东北振兴
摘 要:数据是新型劳动资料的重要表现形式,是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组成要件,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生产要素。新质生产力是中国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实践中已经形成的生产力的概括与总结,是完成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根本动力。进入信息化3.0时代,数据愈来愈凸显出自身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强大优势和强劲动能,成为以新质生产力引领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在厘清新质生产力与发展数字经济关系的基础上,科学把握两者的内在机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领导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逐渐升温。以2012—2023年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419篇以党的领导视域下的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CSSCI和核心期刊来源文献为样本和分析客体,通过CITESPACE软件工具,梳理出当前我国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研究现状,分析当前研究重点和热点问题,挖掘相关研究的未来着力点。可呈现出2012年以来,学界有关党的领导视域下的中国式现代化的研究成果大致
摘 要: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的时代要求,构建基于“引领力-聚合力”的基层党建引领乡村产业发展的分析框架,以此阐释基层党组织引领统合农业生产发展合力提升农业生产专业能力的基本思路。在此基础上通过考察Z市G区组建“片区党委”统筹区域化农业产业发展的模式,进一步阐释党建引领乡村产业发展的内在逻辑。以“党政主导”为着眼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共青团发挥作用的重要领域。当前,多主体互动、多形式实践、多场域运行、多层面影响的“大思政”格局建构为高校共青团发展样态的提升与实践逻辑的优化带来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以组织功能为取景框分析研判高校共青团参与“大思政”格局的应然方位和实然效果,为高校共青团的创新发展提供了路径:强化行政性功能,以思想引领组织青年;突出代表性功能,以组织再造维护青年合法权益;提升服
摘 要:高校自行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思政课教师是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方面。针对高校在思政课教师人才公开选拔过程中存在待定性与适定性、定性与定量、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等实际情况,从基本素养、理论功底、职业能力、背景经历四个方面构建了高校思政课教师选拨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熵权法求指标权重值,并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实例验证,认为该方法基本能满足思政课教师人才选拔的要求,为高校选拔最佳思政课
摘 要:知识产权法课程思政的本质内涵即课程思政本质内涵在知识产权法课程中的延伸与融贯。课程思政的本质内涵主要包括育人的价值目标指向、育人的思政元素融入、育人的价值功能实现三个层面。依据课程思政本质内涵的三个层面,结合知识产权法的专业目标与内容,可以揭示出知识产权法课程思政本质内涵的价值目标在于培养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复合型知识产权法律人才,是其核心;融入方式层面在于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有
摘 要:红色基因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需要赓续的精神传统,主要包括坚定的理想信念、全心全意服务人民的价值理念、甘于奉献的精神风尚、强烈的使命意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注重红色基因传承是培育核心素养的重要要求、是确保红色政权永不变色的需要、是坚定青少年文化自信的需要。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传承红色基因需要掌握科学的方式方法,主要包括善于教育引导、进行文化熏陶、注重实践养成、加强制度保障等。
摘 要:隐形加班以其隐匿性、多样性、灵活性等特点成为越来越普遍的加班模式。在数字时代,企业借助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模糊工作日和休息日的界限,以各种形式让员工进行线上隐形加班,突破了劳动者的生理和道德限制,侵害了其劳动权益。马克思关于资本家和工人正常工作日斗争的详尽剖析蕴含着解决不合理工作日的有效途径。加快完善加班问题的法律保障制度、加强政府对企业的监督,创新完善劳动者维权渠道,以解决隐形加班
摘 要: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肯定了由亚当·斯密等人创立和发展的国民经济学中将劳动视为财富主体本质的观点,同时揭露了其实际上将工人的劳动视作资本家追逐利润之工具的伪善特性。马克思在对资产阶级财富理论的批判过程中已经洞察到“受资本奴役的工人”与“真正的人”之间的巨大反差,为其后来以“现实的人”作为思考的发起点构建唯物史观做了理论铺垫。马克思从“真正的人”的生存发展角度展开的相关批
摘 要:无产阶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关键概念,也是社会主义运动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力量。但无产阶级并不是天然就是自觉的革命主体,无产阶级意识的生成是一个从无到有、从浅到深的阶梯式迈进的过程。因此,有必要对无产阶级意识生成的历史进程进行系统的分析、梳理和阐发。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对无产阶级的觉醒进行了深刻分析,结合对这一文本的考察,可以看到无产阶级意识的生成有着资本主义大工业发展的历史前提
摘 要:《德国农民战争》和《法德农民问题》中对农民问题的经典阐释,内蕴着恩格斯的“农民观”。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农民是社会历史的重要创造者、工人阶级的可靠同盟军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基石。同时,也表现出利己本位的价值立场、封闭落后的社会认识、虚幻空洞的革命思想等阶级局限性。农民的历史地位决定农民对社会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而生产关系的异化是农民阶级局限性产生和农民战争失败的根源。于当代农民工作而言,恩格
摘 要:乡村社会动员是一个具有阶段性的社会过程,在不同时期往往由于政策制度、社会结构的差异而表现出不同的特征。社会转型作为一种宏观性的颇具学术观察力的视角,为当前党建引领下的乡村社会动员研究提供了综合性分析框架。在脱贫攻坚阶段,围绕贫困问题形成了独特的动员力量、形式和策略。而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乡村社会动员呈现出范畴扩大、主体拓展和方式创新的内在要求与逻辑转向。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
摘 要:威慑是一种古典的战略选择。在国际关系理论体系中威慑理论占有重要的地位,威慑的战略作用在于通过维持现状而避免改变现状情况的发生,通过国际行为体施加强制性的战略手段迫使对方改变其初始战略意图。在国际关系中威慑战略的使用旨在通过威慑手段使威胁国际秩序稳定性因素(冲突或者战争)的风险系数弱化而不是真正以威慑手段来激化冲突或者战争。就其威慑的内在本质而言是以威慑的战略恐惧心理使得国际体系中原本容
摘 要:领导干部推动蓝碳保护工作能力的基本构成包括低碳发展理念、低碳领导能力、宏观调控把握能力、坚持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与政府适度干预的模式等。提升领导干部推动蓝碳保护工作能力的理论基础包括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论、公共物品理论、国家环境义务理论等。“双碳”目标下领导干部推动蓝碳保护工作能力提升的路径建议:在领导体制层面,坚持党的领导;在政策与法律层面,领导干部应当熟悉有关蓝碳保护的政策与法律;在领
摘 要: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制度能否取得最大绩效,市场主体能否有效激活,都取决于地方政府的行为选择。基于制度变迁、政府作用与经济发展的互动逻辑,通过对“八八战略”实施以来浙江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的系统性梳理,提出市场增进、要素支撑、环境优化、高质量发展四个阶段政府政策与民营经济发展的紧密互动,从社会技术(组织方式、研发活动、市场分割)和生产技术(创新方式)促使浙江民营经济逐步摆脱路径依赖,实现高质
摘 要:粮食安全是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根本保障,全方位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的粮食保障能力、粮食供给能力、粮食储备能力均显著提升,粮食消费结构也在逐渐发生转变。但我国在保障粮食安全的道路上也面临着诸多风险与挑战,存在农业现代化动能不足、粮食调控能力有待提升以及粮食损耗浪费严重等问题。因此,要把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为国家发展
摘 要:数据产权是数据法律制度的核心内容,数据确权则是现实性理论难题。在缺乏实证法中财产权话语体系和法教义学解释规范检验、转化的前提下,当前学界提出数据新型财产权研究范式无法回应司法实践中数据财产权益纠纷解决的现实需求。为此,亟需立足“产权结构性分置”实现路径,建构数据来源者和处理者“二元主体结构”的数据权利配置方案和确权思路。具体而言,为数据来源者建构由控制权、授权许可权、数据访问权、数据可
摘 要:在市场化导向的改革中,企业法人在作为被执行人时,必须履行生效法律文书对其所确定的民事责任。如果企业法人仅仅因为市场优胜劣汰竞争机制导致其经营失败,进而资不抵债或明显缺乏清偿能力,及时启动执行转破产程序有助于化解执行难以及破产启动难等问题。从治国价值层面而言,执行转破产有助于及时修复被破坏的经济与社会关系。在协调保护个体私利与维护社会公益的关系上,执行转破产能在保障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尽可
摘 要:法律实证主义为十九世纪西方法律思潮产物。它为现代法律体系的构建提供了科学实证的方法论,为现代法律构建了科学自洽的逻辑体系。自此,现代西方法律体系得以科学性。清末民初法制改革缘起于取消“领事裁判权”。因之,移植西方法律创制法典成为这一时期主要政治目标。改革期间,改革者竭力打破宗法等级制度之枷锁,为法律“祛魅”而引发“礼法之争”。立法者以“最适于中国民情之法则”为旨,全面开展民事习惯法调查
摘 要:日本侵华战争时期,日军在对各敌后根据地的“扫荡”过程中,除了伤害根据地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抢掠粮食财物外,还焚毁了大量房屋,给根据地群众造成了极大的苦难。侵华日军焚毁房屋是有组织有计划的战争罪行,意图打击敌后抗战的物质基础和抵抗意识。但日军的战争罪行不仅未能打击民众的抵抗意识,反而使根据地军民更加同仇敌忾,强化了中共敌后武装持久抗战的群众基础。 关键词:三光政策;烧光;侵华罪行;敌
摘 要:民国初年,广大的东北移民在迁入东北的整个进程中面临着各种困境,对东北农业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一定干扰。对此,地方政府和民间机构采取了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在缓解移民困难的同时,也为东北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民国初期;东北移民;生存困境;社会应对 中图分类号:K2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4)08 — 0147 —
摘 要: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高度发达的背景下,数字深刻塑造着人类社会。资本与数字技术共谋所产生的数字媒体平台,以更加隐蔽的方式演绎着数字资本逻辑。作为数字媒体上的活跃用户群体,部分大学生在数字资本逻辑影响下精神生活出现了失范现象。主要体现为主体性地位式微,精神生产、精神需求和精神交往发生异化。因此,实现数字资本逻辑下大学生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一项重要议题。在阐述数字资本逻辑对大学生精神生活影响路径
摘 要: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任务,是系统推进“政行企校”四方协同育人的重大创新举措,是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后构建健康教育生态系统的必然要求。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期,以文化育人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材,成为高职院校的热点问题,值得深入研究。基于此,本文在梳理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和文化育人内涵、目前取得的建设成果及面临困境,探索性地提出改进建议,以期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