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应力降作为描述震源标度特性的基本参数,对于了解震源过程的物理性质至关重要,也是地震序列研究和地震危险性评估中必不可少的关键震源参数。为反映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震源应力降研究的进展,整理了应力降的相关定义、计算方法,探讨了其与地震矩、构造块体、断层参数、震源深度和热流之间的相关性,并对其在构造地震序列研究、诱发地震研究、火山地震研究和地震动预测模型中的应用发展趋势进行梳理和综述。由于应力降的计算过
摘要:2020年9月—2021年1月,云南盐津地区出现了密集中小地震活动。为获取更完备的地震目录和更准确的震源参数,利用2020年1月—2021年2月云南及其邻区地震台网记录到地震事件的观测报告和连续波形,采用匹配定位方法检测到了1 340次地震事件。利用联合波形互相关的双差地震定位方法进行重定位,获得了检测目录中351次地震的精确位置,对精定位后的地震活动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盐津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井水位气压效率计算方法的原理及差异性,基于2019年2月1日至2020年7月28日云南高大井的气压与水位数据,使用Clark方法、Rahi方法、回归反卷积法和Acworth方法计算了该井的气压效率BE值,分别为:0.439 5、0.496 8、0.617 4和0.665 4,平均值为0.554 8。对比分析结果表明:Clark方法和Rahi方法的优点是计算简单方便,但是没有考虑时
摘要:为了探究水位异常和地震之间潜在的对应关系以及监测井水位的地震预测效能,通过差分法和水位固体潮加卸载比法对德阳井、剑川井、佐署井和门源井水位数据进行处理,并采用Molchan图表法对4口监测井水位的不同预测期和不同块体发生的地震进行预测效能检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处理后的Molchan图表法检测效能结果相似;4口监测井水位在180 d内均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均对不同范围中强地震有一定预测效能,并
摘要:选取广东地区49个固定地震台站记录到的远震资料,采用时间域迭代反褶积法提取P波接收函数,利用Н-к叠加法获得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与泊松比。结果表明:①广东地区地壳厚度在24.8~31.0 km,平均值为28.3 km,自西北往东南减薄,呈区域性带状分布特征,可能与研究区内山脉隆起、平原和山地相间的地质构造相关。②研究区泊松比为0.220~0.287,平均值为0.244,泊松比北部偏高、南部偏低
摘要:为提高云南地区及邻区强震中短期预测的准确度,通过强震发生前不同地震前兆指标的对比研究,发现仅用单项指标很难提高预测的准确度。挑选出能从不同侧面反映强震发生规律的6项指标,采用概率增益模型对这些指标进行综合处理,通过估算每种地震前兆的概率增益来定量判定地震发生的可能性,最终得到可用来预测云南地区及邻区M≥6.0地震未来中短期发生可能性大小的综合概率P指标。计算分析表明:①使用综合概率P预测未来
摘要:选取中国东南沿海地区6个近岸场点,以马尼拉海沟俯冲带和琉球海沟俯冲带作为潜在地震海啸源区,采用广义极值地震活动性模型和广义帕累托地震活动性模型分析震级不确定性特征,通过统计震源深度的优势分布和拟合滑动角分布函数,耦合震级、震源深度和滑动角不确定性效应,得到两个俯冲带对6个场点未来30 a、50 a、100 a海啸波高超过0.4 m的地震海啸危险性估计结果。结果表明:百年内舟山近海和宁德近海特
摘要:依兰—伊通断裂带是划分我国中蒙和中朝2个活动地块的重要边界断裂,也是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断裂系统,以往研究认为该断裂活动较弱,但该断裂舒兰段在全新世有过强烈活动。针对这一问题,2021年在穿过依兰—伊通断裂带舒兰段位置布设了一条大地电磁剖面,对所获取的14个宽频测点数据进行了精细化处理和二维反演,获得了断裂带及其两侧地块的深部电性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依兰—伊通断裂带舒兰段及其邻近地区电性结构表
摘要:对2018年8月—2022年7月新疆地区的5个地磁台站的观测数据进行剔除外源变化磁场的处理,同CGGM全球地磁场模型的主磁场计算值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表明:①台站观测的月变化速率观测值要略大于模型计算值,磁偏角D、磁倾角I的最大月变化速率差为0.086 88′,其它5个要素中最大月变化速率差仅为0.891 4 nT。②CGGM模型和IGRF13模型计算值F值的均方根误差相差26.7 nT,随
摘要:为准确评估与监测地震舆情风险,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方向,基于供需偏离理论,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法,构建地震舆情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以2022年四川芦山6.1级、马尔康5.8级和泸定6.8级3次地震后7 d内发布的相关微博及其评论为数据样本,衡量和评价其舆情风险。结果表明:震后24 h是地震舆情的风险监测关键时段,需要高度关注和密切观察。地震的震级较高或余震较多时,舆情风险指数波动
摘要:以雄安新区起步区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项目的黏性土动三轴试验结果为基础,整理分析199组黏性土的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数据,以埋深10 m为统计区间,统计给出雄安新区黏性土不同埋深区间的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随剪应变变化的平均值和变异系数,并与已有的同类成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雄安新区黏性土非线性动力学参数符合土动力学的基本认识;雄安新区黏性土体的动剪切模量比略高于天津地区,随埋深的增加逐渐趋近
摘要:利用日本KiK-net台网提供的407个台站的30 952条地震动记录,提出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场地等效剪切波速比变化预测模型。模型采用了均方误差函数及Adam优化算法,由3个输入参数、5个隐藏神经元及1个输出参数组成。输入参数为地面峰值加速度PGA、Arias烈度Ia及场地剪切波速VS30,输出为场地等效剪切波速比(VSr)。研究结果表明:该神经网络模型残差对于各输入变量整体呈现出无偏
摘要:为了深入了解穿斗式木结构的抗震能力,从该结构的建筑构造特点出发对其进行详细介绍。基于对贵州黔西南州、黔南州的乡镇村落的实地调查,对穿斗式木结构的建筑特点和构造特点进行了分类归纳;根据2021年四川泸县6.0级、2022年泸定6.8级地震震中的现场震害调查结果以及自2013以来西南地区6.0级以上典型地震的震害资料,总结了穿斗式木结构房屋的典型震害,包括屋面破坏、围护墙破坏、木构架破坏等,并分
摘要:为了提高震害预测和结构震后性能评估的准确性和合理性,提出了一种考虑断层距衰减的主余震序列构造方法,并使用该方法构造了50组相关场地的地震动;以一座三跨连续梁桥为研究对象,使用OpenSees抗震分析软件进行非线性动力分析,采用改进的Park-Ang损伤指标建立易损性曲线,分析断层距对连续梁桥在不同设防主余震序列下的损伤指数和破坏概率的影响;提出震后危险性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了考虑断层距的主余震
摘要:为明确净距与岩体等级对隧道洞口段抗震设防长度的影响规律,以云南玉溪宝山高陡边坡段小净距隧道为工程依托,利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建立小净距隧道数值模型,根据室内力学试验确定模型参数,以校正后的汶川地震波作为震动荷载输入,针对震动荷载作用下隧道洞口段围岩稳定性进行分析,探明隧道围岩与支护结构在不同工况下的动力响应特征,进一步确定合理的隧道抗震设防长度。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净距条件下,围岩等级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