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长江与黄河都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是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长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考古学、遗传学、分子进化生物学等多学科研究显示,长江流域是世界水稻的发源地,由此引发了长江流域的农业革命,而农业革命则推动了城市革命的产生,促进了早期文明的兴起、形成与发展。在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的进程中,长江文化与黄河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秦汉建立大一统多民族国家后的2000余年间,中国曾出现过几次大
摘要:线性文化遗产博物馆的展陈方式不同于历史类博物馆和区域综合性博物馆,就在于必须以空间性统筹时间性,而不是以时间性统筹空间性。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是一种典型的线性文化遗产,作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核心项目,中国长江博物馆必须科学展示长江文化遗产带的基本特征和典型符号,使之成为一个新时代有关长江的知识再生产和文化再创作的场域。在长江文化主体间性的视域下,中国长江博物馆的展陈应以孕育、承接、引领中华文明为
摘要:近年来,新基建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学术界的关注。短期内,新基建有利于扩大内需,增强经济韧性;长期内,新基建为新经济、新技术和新产业提供完备的基础设施支撑,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坚实的微观基础。新型基础设施投资能够催生新业态,提升产业融合能力,促进产业协同发展,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支撑。基于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应用空间杜宾模型(SDM)实证检验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对产
摘要:新型研究型大学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具有独特优势,并具体体现在因应需求、弥补短板、促进发展等方面。新型研究型大学在精心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战略任务、加强基础研究、厚培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等方面应持续发力,助力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面向未来,新型研究型大学要围绕赋能新质生产力、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等方向继续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
摘要:作为规范企业降碳减排行为的重要政策,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实施成效对于资源型城市生态建设与转型发展尤为关键。利用2003—2020年中国111个资源型城市的面板数据,以排污权交易制度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来系统考察排污权交易制度对资源型城市生态效率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排污权交易制度显著提升了资源型城市生态效率,且经过安慰剂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旧可靠;异质性分
摘要: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旨在通过“先行先试”探索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新路。基于2004—2020年长江经济带10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以“两型社会”试验区设立为准自然实验,运用PSM-DID方法来评估该政策与城市低碳竞争力的因果关系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两型社会”试验区设立对城市低碳竞争力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与长株潭城市群相比,武汉城市圈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性教育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蕴含着丰富的道理、学理、哲理,形成了相互关联、指涉明确、系统自洽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心学”体系。作为一门深度滋养党性与人格的大学问,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心学”跨越了党群关系的和谐构建、文化熏陶的内在塑造、对敌斗争的心智较量以及自我修养的精神锤炼四大维度,展现为“守心”、“治心”、“攻心”与“炼心”之学。它不仅是对传统心学的创造性转
摘要:现代国家认同关乎国家的存续与发展,其建构的过程与结果统一于现代国家建构的进程之中。公共服务作为现代国家的重要职能,是实现国家向基层社会渗透、疏解现代国家认同建构梗阻最直接最高效的路径之一。基于西南村寨的田野调查可以发现,作为现代国家建构在边疆地区的一种策略性选择,公共服务供给下的柔性渗透路径强调以物质性、生活化和非强制性的手段影响国家建构进程中民众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选择,其核心是通过公共服务供
摘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内涵丰富,具有多重伦理意蕴。政治伦理,致力于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生命伦理,将维护生命尊严与生命安全放在最高位置;发展伦理,推动全球发展迈进良性健康轨道;交往伦理,倡导形成互尊互信、聚同化异的相处模式;生态伦理,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责任伦理,打造共迎挑战与共担责任的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当代中国对世界的重要理论贡献,必将推动国际社会成员达成重要
摘要:算法作为智媒时代的一种数据传播方式,其技术变革深刻地改变了泛娱乐主义的传播方式与场景架构,产生了体验增效、受众扩大、技术限能以及文化交互的主要张力。由此而产生的负面影响,致使泛娱乐主义在算法推荐场域中呈现出载体上的“流量为王”,引发价值导向错位;效果上的“全景监狱”,固化群体认知结构;渠道上的“算法黑箱”,隐匿意识形态风险;形式上的“自产自销”,加剧受众沉迷致瘾的算法风险。为有效在算法推荐场
摘要:在儒家教育主体间性思想中,人作为主体从不孤立存在,而是借助“仁”的情感价值牵引,在“礼”的交往规则调适下,与其他主体或认知对象共同构成一个相互尊重、共生共存的道德认知关系网络,达到万物并育、和合统一。透过其中蕴含的交互伦理性和人文性,我们可以一窥中华民族独特深厚的精神气质和德性基质,在现实中可用以完善教育理念、重塑教育伦理和充盈教育生态。在“两个结合”的不断引领之下,这种主体间性思想亦能迸发
摘要: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是一种能够理解人类语言和意图的“全领域超级智能”,重新定义了“智能的边界”。ChatGPT具有基于自然语言进行无监督训练的主导性技术特征,其优点在于广泛的自适应性,缺点在于对数据质量的高度依赖以及缺乏可解释性。这一特征既形塑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擅长处理自然语言的优势,也使其无法被轻易地转化为传统的“专家系统”,同时还存在“生成式错误”与“生成式偏见”等问题。依赖不甚
摘要:让人工智能机器具有人类心灵并实现人类心灵的类似功能,一直是人工智能追求的重要科学技术目标之一。ChatGPT的横空出世给这一目标似乎带来了新的希望。科辛斯基通过计算心理学实验跟踪研究惊人地“发现”,ChatGPT-3.5就已经具有相当于9岁儿童的心灵状态和能力,并认为ChatGPT是对“心灵可能是伴随语言技能提升而自发生成的”这一基本观点的最新证明。然而,细致反思科辛斯基ChatGPT实验的
摘要:现代时期,文学理论译著版式、图像、附录等副文本发生了深刻的现代性变革。从版面结构上,以竖排版式为主逐步转向以横排为主,传统和现代版式观念多有碰撞、融合,而最终得以迈入现代性门槛。现代性的冲击和民族性的裂变,现代文学理论译著副文本的视觉符号被重新语境化,一方面通过抽象的线条、图画和汉字的美术化突出视觉冲击力;另一方面又引入文学理论译著原著者影像,嵌入著名学者、文艺理论家和批评家的肖像画,以突出
摘要:经过百年艰辛探索,中国新文学已然形成新的传统。关于这一传统的发生动因,学界曾从外来影响等方面做过深入的讨论,而对新文学作家的古典文学批评较少寓目。实际上,不管“人学传统”“写实传统”,还是“自然传统”,新文艺之结胎都离不开对古典文学的否思性评判。五四诸子借助外来资源,运用新的思维眼光审视固有文学遗产,不仅“发现”了传统,而且“发明”了传统;正是这些新发明因子与作家新创造元素的相互涵摄,一种新
摘要:在中华文化史上,曹植的文献整理活动与文学创作实践,在继承前代士人的基础上,在士人文献整理活动与文学创作的关联上作出了重要贡献。其典型体现,就是曹植的文献整理活动对其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三大方面:一是促使了其作品“词彩华茂”语言风格的形成;二是使其作品“骨气奇高”“情兼雅怨”的情感特征更加突显;三是使其创作了大量的赞体文,并使这一文体范式得到了确立,彰显出文献整理与文学创作的双
摘要: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从宪法学视角认识和把握党的领导制度,对于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确保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党的领导制度不仅在宪法上有着“基本原则”和“规范体系”双重基础,而且蕴含深刻的宪法意涵。就宪法定位而言,党的领导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这个国家根本制度的集中体现;就宪法价值而言,党的领导制度有“执政党权力自我规范、规范党和国家机构权力关系、
摘要:《个人信息保护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体系的基本建立,但个人信息保护仍存信息范围厘定不清与私法保护路径局限的两大困境。可识别性是厘定个人信息保护范围的核心标准,因其存在立法边缘化和适用模糊化的问题,会直接促致保护范围被过度扩张,压迫数据处理的合理空间,对数字经济发展形成桎梏。路径方面,独以私法路径保护个人信息,既脱离了数据治理和产业发展的综合需要,也引致个人信息保护在功能上的残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