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对外传播》杂志创刊30周年。为加快建设国际传播领域高水平学术期刊,经广泛征求各界建议,《对外传播》杂志进行全新改版,对内文版式、印刷方式、装订形式进行调整改进,力求优化呈现效果、提升阅读体验,更好服务广大读者、作者: 一、内文版式。对文章编排方式进行调整优化,更好体现学术范式,同时在总体容量保持稳定前提下,适当扩大字号和行间距。 二、印刷方式。刊物内文从全彩色印刷改为黑白印刷,内
【内容提要】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遵循文化传播的客观规律基础之上,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是对中华文化发展系统论述的集中呈现,其中既包含着对中国悠久文化发展的历史经验总结,也体现了新时代我国文化发展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创新概括,充分彰显“以文化人”的深远意义。面对世界文明发展呈现出的多元化与差异化趋势,习近平文化思想以更加明确的核心议题,引领国际传播阐述好中国价值、中国立场、中国道路,进一步重塑我国在世界
【内容提要】2 0 2 3年国际传播研究聚焦基“全球南方”的视野转向、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下的“网关”隐喻,以及创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价值进阶三大核心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对2 0 2 4年国际传播的发展走势进行前瞻:共筑传播共同体、推动实务与主体扩容,“数智华流”的技术赋能,迈向“平台世界主义”的新境界将成为今后理论研究拓展和实务创新的切入点。 【关键词】全球南方 生成式人工智能 人类文明新形态 数
【内容提要】2 0 2 3年是广电领域多家省级国际传播中心集中成立的一年。可以预见,2 0 2 4年省级国际传播中心将持续全面发展,这有助于我国打造更为细化和垂类的传播策略和产品体系,实现多地区、多国别、一群一策的精准国际传播。但也必须认识到,省级媒体面对的是与国家级国际传播机构和媒体同样的外部境遇。年轻的省级国际传播中心普遍面临着传播内容同质化严重、传播资源有限、主体单位在互联网时代失语、国际舆
【内容提要】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到文明交流互鉴,中国国际传播战略布局已深嵌于全球治理体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三大全球倡议”等中国主张与中国方案,开创了国际交往新格局,彰显了开放包容、多元互鉴、团结协作等全球治理新特征。为推动实现“共建美好世界新愿景”,中国需积极向国际社会传播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从战略、制度及行为体系等多维度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基于当前全球传播新
【内容提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环境正在经历叙事格局和传播场景的转变,世界各国对人文交流抱以更多期待,线下活动的全面重启带来更丰富的认知体验和传播机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传播实践发挥着呈现、诠释中华文明和助推中华文明创新性发展的作用,包括以考古成果的国际传播解读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以传统技艺的国际传播凸显中华文明的创新性和统一性、以交流互鉴展现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与和平性。在世界格局深度转型、信
【内容提要】面对全球日益增强的不确定性,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在风高浪急的外部环境中行稳致远。展望2 0 2 4年,从中国自身发展及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美关系、地缘政治冲突、技术变革等四个要素凝练出影响我国国际传播工作的关键变量,提出2 0 2 4年国际传播工作应更加积极有为,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大国大党形象的国际传播、倡导全球经济新秩序、推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关注全球安全和危机问
【内容提要】2 0 2 3年的国际传播研究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与国际传播效能提升、“一带一路”与全球南方发展、全球风险与国家安全、情感化与共情传播、人工智能与C h a t G P T、平台化与媒介基础设施六大热点议题。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分析2 0 2 3年国际传播研究热点议题与潜在研究进路,并将其归纳为政策话语,情感话语和技术话语为代表的三个主要研究取向。2 0 2 4年的国际传播研究可以在这三个
【内容提要】2 0 2 3年1 1月1 4日,“情景交融 文明互鉴”中国大运河文化带国际传播对话活动在京成功举办。活动邀请政产学研专家学者、中外媒体代表等,从情、景、交、融四个层面展开,通过主题演讲、圆桌对话等形式,就“情:传情千年的运河故事”“景:运河图景历久弥新”“交:运河文明交流互鉴”“融:加强国际传播讲好运河故事”等议题展开讨论,共话大运河文化国际传播叙事,共同探讨大运河文化的精神内涵和创
【内容提要】本文集中讨论海南自由贸易港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传播语境、原则与保障。本文认为国际社会不仅重视海南自贸港和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意义,而且将其置于地缘政治和资本政治双重框架下解读。海南自贸港和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传播的重要任务是突破美西方对华认知屏障。在当今国际局势下,深化制度集成创新、促进区域治理现代化,既是与国际社会开展价值沟通的有效形态,也是开展自贸港和大湾区国际传播的必要条件和主要形式。
【内容提要】重大国际新闻首发率的提高,是我国国际传播效能全面提升的关键环节,对于打造具有强大引领力、传播力、影响力的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具有重要意义。鉴于首发新闻的首因效应增强引领力、技术加持的新闻首发赋能传播力、新闻首发的生产机制塑造影响力,本文结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重大国际新闻首发的媒体实践探索,从首发范围和首发内容两个视角出发,建构了以重大国际新闻首发率为切入点的国际传播效能评价指标体系,以精
【内容提要】中华饮食是中华文化重要的媒介符号和塑造中国国家形象的生动载体。本文综合传播学、符号学和饮食人类学理论及跨文化食物交换的社会美学方法,梳理中华美食文化国际传播的作用机制,并立足中国语境,结合多元传播主体跨文化传播案例,厘清饮食媒介符号推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实践路径:通过多感官刺激而打破文化边界,借助各类跨文化交流活动、直播短视频等传播形式触达海外受众,并触动引发其情绪、情感和身体实践等一
【内容提要】讲好新时代中国法治故事离不开中国法治国际传播。坚定法治自信,创新思维法治话语建构是法治国际传播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升国家法律翻译能力,尤其国家法律翻译传播能力,是中国法治国际传播的前提保障。国家法律翻译传播能力具体体现为法律翻译思维能力和误译纠错能力,法律翻译思维能力的目标是坚定维护和塑造法治中国形象,而误译纠错能力则重在纠正和重塑因误译产生的不良影响。只有两者并重,才能有效提升中国法治
【内容提要】在当下传播语境中,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兼具自身特性和受众接受等方面的融合。以往,常以传播者和受众互为主客体进行对象性研究。在如今注重文化交流互融的“软”传播中,重点在于将主客之间的强对象性让渡于两个主体之间的强相关性,注重二者之间可以转换的文化内容,在尊重彼此独立性与独特性的前提下,寻找主体间、国家间、文化间的易理解地带和可沟通空间。本文以此为研究依据,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在
【内容提要】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的困境及其应对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从传播学、语言文学、社会学交叉学科视角,基于“文学场域”理论以及传播学相关理论,构建中国当代文学在信源、信道及信宿三大场域的传播内容及传播困境图式,分析当代文学海外传播在文本生产、市场推广、读者接受与评价话语体系方面所面临的实践性与结构性困境,揭示当代文学海外传播困境表象背后的深层本源,并针对性提出培养专业人才、构建合作机
【内容提要】近年来,中国各级地方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和优势,越来越多以系统的、成建制的方式加入到国家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进程中。从全球视角看,我国地方正逐步以“全球地方”的新姿态,在一个更大的空间范畴、文化范畴和政治经济范畴内展开全球性交往。也恰恰是因为这种交往,中国的国际传播格局正在逐步发生转变。 【关键词】地方国际传播中心 地方国际传播工作 全球地方 国际传播格局 讨论人:(按姓氏笔画排序)
【内容提要】近年来,历史文物已成为中国塑造国家形象的靓丽名片。积极推动中国历史文物国际传播,有助于加强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参与全球文明对话,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良好国际文化环境。本文以《中国新闻周刊》英文播客“从历史看当下”为例,探讨其在历史文物议题方面对外报道创新经验,旨在为借助播客等音频媒介开展对外传播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历史文物 文明标识 对外传播 播客
【内容提要】新版全球软实力指标体系对标美国波特兰公司的“软实力3 0强”(s o f t p o w e r 3 0)而提出,并结合世界各国软实力发展现状,重点突出数字时代世界主要国家软实力发展成果,解构软实力话语体系下的国际权力关系的不平衡与不合理,从而破除“西方中心主义”,重构一套科学系统的、具有世界引领性的软实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话语权引领。该指标体系分为政府、组织、个人、文化、外交、教育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