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国状况·十八世纪》较《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而言,是恩格斯通往“另一条道路”的思想前奏,见证了青年恩格斯唯物史观的萌芽与成长。从文本出发,青年恩格斯唯物史观的思想通向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历史通向,以英国社会革命历史为钥匙解锁“社会历史”;现实通向,以“物质利益”为线索揭示工业革命的内力;批判通向,以“物”的批判审视为武器解密“现代国家”;社会发展通向,以社会形态的发展为视角阐明“人的自由实现
摘要:黑格尔与康德国际政治理论的异同在学界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从文本看,黑格尔国际政治理论的出发点是国家自身利益。是否承认国家追求自身利益的自私倾向不是黑格尔与康德的本质区别。康德和黑格尔都从现实的视角看待国际秩序,认为国家的自私倾向会使各国居于“自然状态”,处于战争威胁中,但康德相信这种自私倾向可使国际秩序向良性发展,各国可以通过建立国际联盟的方式实现普遍的国际法权,保障和平,而黑格尔认为这类国
摘要:18世纪著名现实主义小说家亨利·菲尔丁在其代表作《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中不仅生动刻画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而且在每一卷的序章中提出了自己的创作观点,由此形成其系统的文艺理论体系。菲尔丁多次提及古罗马著名诗人贺拉斯并引用其作品,其中《诗艺》出现的次数较多,可见菲尔丁深受贺拉斯文艺理论的影响。从创作源泉与使命、创作原则与方法、批判与创新等角度进行比较研究,可以看出菲尔丁与贺拉斯文艺创作理论的异同。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系统梳理国内外学界关于可持续城市更新的内涵及策略、更新对象、参与主体、更新效益评价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可以看出:随着地方实践案例、更新模式、评价方法等研究的不断丰富和完善,国内学者越来越关注城市更新的价值理念转变,关注到城市更新带来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人文价值等。但可持续城市更新对象多以单一项目案例研究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