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旺是乡村全面振兴的核心与关键,也是推动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做强乡村特色产业,构建现代化乡村产业体系,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兼备,新型经营主体、村集体与村民多方多赢,必须面向市场需求,依托地理特色、气候特色、文化特色,强化科技支撑、创意升级、产业融合,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在推陈出新中迭代升级、提质增效,让农民更富、乡村更美。 依托资源禀赋,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产业。充分利用各地资源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并特别强调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2023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做好2023年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强化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坚决守牢确
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云南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农民收入水平、生活质量快速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城乡融合发展稳步推进,农村生产、生活和发展环境明显改善,乡村振兴阶段性成效显著,为建设农业强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云南农村发展仍然面临着发展基础薄弱、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压力较大等困难和挑战,需进一步深化农村“三变”改革,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加强乡村人
2023年,广西围绕落实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三年攻坚行动方案,以重点项目为抓手,紧扣“三大协同”,聚焦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对广西来说,高质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问题导向,围绕防贫保障、要素保障、人才保障破解关键瓶颈,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新台阶,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实质性进展。 2023年是
2023年,贵州在乡村振兴实践中,强化责任落实,强化政策落实,强化工作落实,努力实现“农业兴”“农民富”“农村美”。涌现出习水县打造“乡村提调官”助推乡村治理实践、关岭县坡贡镇抓牢“四要素”创建宜居和美乡村等典型案例。2024年,贵州必须牢牢守住保障粮油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两条底线”,持续促进农民增收,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推进乡村建设补短板,坚持农民主体抓治理,进一步开创乡村振
2023年,西藏乡村振兴整体趋势向好发展,在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同时,充分发挥行业部门预警帮扶作用解决民生问题,并加大财政资金统筹,助力农业生产提档升级。但是,西藏经济仍存在非典型二元经济结构特殊性,农村经济总量增长有限,难以实现规模化发展。深入推进西藏乡村振兴,就要用增量改革促存量调整,推进乡村产业提档升级,在多元机制下深入推进集成改革,优化升级乡村产业,提升农牧区公共服务效能,使脱贫
202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抓巩固促提升、抓拓展促衔接、抓振兴促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全力抓好粮食安全生产,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扎实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
2023年,甘肃全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美乡村建设等重大任务谋篇布局,取得了显著成效。 2023年,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省委直接领导下,甘肃省坚持以习近平新
2023年,内蒙古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乡村振兴”内容为遵循,以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为牵引,坚持农牧业农村牧区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强化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同时,结合内蒙古农村牧区发展的现实情况,在做实乡村“微治理”、推动京蒙协作再升级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在推动农业经济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建设高标准农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改善人居环境等
2023年,陕西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牢牢守住“保障粮食安全、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全面抓好持续增收、巩固衔接、产业发展、和美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态势良好,形成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振兴典型案例。目前,陕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仍面临三产融合深度不够、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乡村治理体系有待完善、农业农村人才发展动能不足的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内生逻辑表现在:价值取向上具有共通性——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同为中国共产党初心所系;发展联系上具有客观必要性和现实可能性——两者是走向共同富裕过程中既紧密联系又有所区别的两个阶段。在接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要着眼共同富裕,积极推进目标有效衔接;着眼红利释放,扎实推进举措有效衔接;着眼主体受益,全面推进对象精准衔接;着眼工作联贯,纵
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体现。高质量发展视域下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一要把握好高质量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联系;二要掌握好城乡融合发展和畅通城乡要素流动的因果关系;三要协调好城乡融合发展的城市和乡村之间的互动关系;四要深化好乡村传统要素和城市现代要素的融合关系;五要衔接好农业转移人口与市民化的转化关系;六要驾驭好城乡要素流动与乡村体制开放的对应关系;七要统筹好镇
以旅兴农、以农促旅是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在促进农业增值、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云南省丽江市普济村创新“旅游+五个振兴”融合模式,探索出在地盘活、政策用活、人心聚合、资源整合、民族团结、利益联结等具体实践策略,对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开发建设及西部地区以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具有典型启示作用。 云南是中国最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广大乡村的民族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和生态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发展乡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的有力支撑。在金融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实践探索中,重庆金融监管当局和金融机构积极开拓,创新创造出了“富民贷”“乡村人居环境贷”“乡村振兴票据”“惠农e贷”“光伏贷”等一系列的助农金融服务产品,成为金融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可操作性工作抓手。其中,“乡村人居环境贷”“乡村振兴票据”和“富民贷”的创新探索形成
“三治融合”背景下,深化数字赋能是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式。浙江衢州“龙游通”和四川邛崃“为村”的乡村数字治理探索颇有成效,为我国其他地域开展相关工作带来了很多经验启示。以其为鉴,乡村数字治理建设需要把适应关、技术关、组织关、参与关和人才关等五道关,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自浙江桐乡“三治融合”经验被写进党的十九大报告以来,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便成为乡村治理的重要
作为青海省乡村振兴示范点,阿河滩村在资金投入、产业扶持、基建力度、整村规划等多个方面享受着一定的政策倾向,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可以说是青海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缩影和典范。笔者通过驻村经验结合实际,阐述阿河滩村在乡村振兴中的成果和亮点,并且指出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及短板,以期更好地推动全省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和各项工作的落地。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的实施,乡村振兴已成为推动我国农
近年来,四川乡村旅游发展出现了背景变迁、成效深化、路径创新的“三新”特点,不仅夯实了旅游经济发展基础,使得乡村旅游产业活力持续释放,也成为四川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在此基础上,四川需进一步提出乡村旅游发展新策略,以适应旅游经济发展的条件转换与理念革新。 四川是旅游大省,发展乡村旅游能够充分利用现存的宝贵旅游资源,不断在增加农民收入数量、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建立农民主体性上谋求新突破。进入新时代,四川
农文旅融合发展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也是彰显乡村文化魅力的重要依托。贵州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农文旅深度融合能充分推动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农文旅融合助推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现状,探讨农文旅融合助推乡村产业振兴面临的现实困境。研究认为,贵州农文旅融合助推乡村产业振兴,要从思维、业态、科技、服务等方面系统推进,从而助推贵州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 2021年2月3日至5日
县域电商发展与乡村振兴、地方经济和数字化直接相关。陕西省县域电商发展潜力巨大,但调研发现基层电商存在物流发展不充分、人才缺乏、金融支持有限、品牌化不够及产品结构单一等方面问题。推动陕西省县域电商健康发展,要整合物流资源,建设电商物流生态圈;搭建人才共享平台;加强县域电商发展的金融支持;加强品牌建设,推进农产品的品牌整合;丰富电商产品结构,培育县域富民特色产业;制定《陕西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提升县域
随着“万物皆媒”与“人工智能”时代的双重驱动,新媒体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在这一背景下,电商主播与直播带货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已逐渐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两大重要力量,为解决农产品销售滞销等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然而,电商直播在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主播专业素养参差不齐、直播内容同质化严重、线上交易风险难以控制等问题。因此,要进一步推动电商直播行业的健康发展,需从提升
随着数字乡村建设的推进,乡村农产品数字贸易流通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当前贵州省主要在“农户+中间商”“农户+供销社”“农户+合作社/基地+企业”的基础上,以农产品交易平台、电商平台、企业自建平台、数字社交媒体为交易手段,实现线上、线下结合的农产品数字贸易流通体系。在实际交易过程中,依然存在渠道复杂、交易风险大、流通不畅、供应链不完善等问题,应贯通强化产销对接、流通配送、登记追溯、技术支持、配套服务、基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客观要求,产业振兴则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从产业振兴带动农民增收的机理来看,杨凌示范区的乡村产业振兴主要是通过“五联一抓”发展特色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创新组织形式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运用“党建+”推动土地流转等多措并举的方式来带动农民增收。目前,杨凌示范区的产业发展已具规模,但就农民人均收入而言,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之间的关联性并不明显。本文总结和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是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萍乡农业资源丰富多样,农村发展潜力巨大,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通过深挖红色文化、完善基础设施、重视人才培养、建设数字乡村和打造知名品牌等方式不断发挥特色产业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是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
广西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指示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大区向农业强区跨越。建成“农业强区”必须要按照国家提出的“供给保障、科技装备、经营体系、产业韧性”四个方面要求,也要深入分析广西农情,结合广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布局,加快补齐建成农业强区各项短板。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全世界农业强国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2017年,习近平
因为她,“青春洋芋”后来成了闻名全网的紫阳本土品牌,而且不仅有生鲜产品,还有复合型口味的深加工产品“青春洋芋薯片”,看我七十二变“青春洋芋宴”等新品,甚至还诞生了以紫阳洋芋为素材拍摄的微电影《奔跑的土豆》。因为她,紫阳蒸盆子搭上了电商销售快车,带动生产莲藕、鸡肉、胡萝卜、猪蹄等食材的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供货,惠及紫阳县4个镇17个村。因为她,紫阳富硒茶走出国门,飘香中亚…… 2024年1月23日,
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关键,只有“蓄人才之水养发展之鱼”,乡村才能成为干事创业的广阔天地。党的二十大报告和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均对壮大乡村人才队伍做出重要部署。当前,人才资源在乡村振兴事业中未得到充分利用,存在资源短缺、能力不强、培训精准度不足、引留困难等问题。为此,研究提出如下建议:一是进一步细化乡村人才振兴实施方案,二是加强乡村振兴人才的培养力度,三是强化乡村振兴人才引留机制,四是完善人才
推动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振兴。青年人在整个社会中是最富有新思维、最与时代接轨的一代人。充分发挥青年人才在乡村振兴中作为要素资源的驱动作用,对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汉阴县青年人才存在流失现象,同时培养和引进方面也有所不足。为化解汉阴县青年人才短缺问题,需要在党的领导下,结合汉阴县自身发展特色,进一步完善青年人才培养和引进的机制体系,实现青年人才自愿、自主、自觉扎根乡村,助力汉阴县乡村振兴及其全体
提升乡村医生服务能力对于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筑牢乡村振兴医疗保障网底具有重要意义。国家高度重视乡村医生队伍素质的提升,乡村医生学历水平、执业水平不断提升,但是乡村医生的服务能力与群众的需求还存在差距。由于薪酬待遇低、工作环境较差等原因,乡村医生的职业对年轻医学生缺乏吸引力,导致乡村医生队伍青黄不接,影响了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为提升乡村医生服务能力要分类调整优化村卫生室的布局,多渠道培养和引
子女是否跟随务工父母进城接受教育决定着子女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甚至影响子女身心健康发展。留守和跟随父母进城各有优劣,厘清留守和随迁的优劣有助于明晰问题。留守劣势主要来自于不可抗因素,父母进城是既定事实,而随迁劣势主要来自于外部环境变化。因此,与留守相比,随迁劣势更易解决。通过政府建立专项资金,学校开设特色课程,教师协助引导学生和家长等方式缓解甚至破解当前面临的难题,逐步形成社会合力,帮助每一位儿
乡村振兴是一项重大系统工程,是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建构。乡村振兴与高校“大思政课”建设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乡村振兴作为当前战略性任务之一,关系到生态振兴、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人才振兴等方面;而高校“大思政课”建设也恰好需要在这几方面提出新思考、探索新路径,从而在实践上达成二者的耦合机理与创新视角,一切从实践出
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高校重点关注的工作之一。艺术类专业贫困大学生因其经济条件、专业特点、学习方式、入校前管理模式等与其他专业学生存在差异,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相对突出。应把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借助各方力量,加强协作,深入学生内心,善于共情。从学生角度出发,理解学生处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及时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助力学生成长成才成功。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重视心理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血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中华民族的耕耘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乡村振兴的根与魂,与乡村文化振兴血脉相连,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符合乡村文化振兴的民族性、人民性、时代性的语境,从思想、时间及空间三个维度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的必要性,以文化赋能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振兴的多维价值,以机制创新发挥富民利民惠民工程在乡村文化产业的市场功能,
文化润疆工程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新疆的具体体现,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理论逻辑看,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文化润疆与新疆乡村文化振兴二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从现实成效看,新疆乡村意识形态领域安全有效维护、新疆乡村思想道德文化水平明显提升、新疆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新疆乡村传统文化绵延传承赓续使命、新疆乡村文化产业有效打造激发活力。从经验启示看,新疆乡村文化振兴行稳致远,要坚持
促进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和实施“十四五”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文化强国建设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实践路径。然而,在实践发展过程中,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受到供给主体和供给方式碎片化的影响,制约了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目标的实现。整体性治理范式与当前民族地区治理现状具有极强的契合性,协调与整合的治理核心又与建设民族地区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中重要组成部分,补齐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短板,筑牢文化振兴根基,是助力基层文化建设繁荣兴盛的重要方式。甘肃省文化馆通过打造群艺轻骑兵文化惠民活动助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提高基层人民群众的艺术氛围和人文品鉴能力。激发人民群众的文化自豪感和基层文化建设靠大家的主人翁精神。群艺轻骑兵在保障基层群众文化权益的同时,仍需不断实践、提高,形成群艺轻骑兵品牌效应,高效助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 201
广西在积极推动民族村寨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探索农业、文旅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以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和经济效益为目标,提升夜间旅游产品服务,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广西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通过整合民族特色村寨与乡村旅游,展现了对农业和文化旅游产业的深度赋能。该地区的政策制定者和实践者在推动这一融合发展过程中,不仅重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提升,还注重特色
城乡文旅融合可为乡村振兴提供新思路新动能,城乡文旅融合和乡村振兴和谐互动,共同推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目标的达成。推进城乡文旅融合赋能珠海乡村振兴,从美丽乡村激活“美丽经济”、加深文旅融合厚度、提升文旅品牌知名度、增添文旅融合新动能、构建“文旅湾区”新高地等五个方面切入,以城带乡,以文促旅,以旅兴农,促进城乡共同繁荣,打造体现珠海地域特色、彰显文旅融合力量的乡村振兴创新模式,为全面
新时代中国农村传统民间信仰文化在促进广大农村地区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帮助农村信仰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焕发新活力的同时,还可以在农村创造新的消费模式,促进农村的文化消费。应通过引导乡民反对盲目崇拜和迷信思想、发掘传统民间信仰文化中的中国故事以及增加传统民间信仰文化中的时代内涵等方式方法,积极推动传统民间信仰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进一步推动广大农村地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为农村经济的繁荣
乡村振兴不止要振兴“物质”,更要振兴“精神”,而乡风文明建设和移风易俗则是乡村振兴的保障和基础。天价彩礼、封建迷信、攀比成风等陋习在许多地区仍然盛行,暴露出诸多“老大难”的问题,“老”在于这些旧习俗代代相传,深深扎根于农村,“大”在于涉及广大家庭,“难”在于观念转变难,丢下面子难,落实起来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于乡村振兴,必须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一齐抓,充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农村
在“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乡村聚落景观已成为多领域的研究对象。艺术对沿黄一带乡村景观的赋能,从聚落的分布、形态、空间等美学构成要素的研究出发,通过分析沿黄乡村聚落自然与人文景观构成要素的美学艺术特征,挖掘艺术、空间、创意三者的相互关系,提出沿黄村落与黄河文化景观带共荣发展的景观建构策略,为乡村聚落景观的保护与发展、强化沿黄聚落景观文化价值、提升地域文化的认同感,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和黄河流域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瑶族医药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其传承发展重塑必然给乡村振兴注入民族文化灵魂。实施乡村振兴过程中,可将瑶族医药文化融入到各个领域,例如在康养、文旅等产业发展中融入瑶族医药文化,从而打造具有民族区域特色的文化品牌、产业品牌,既能促进乡村文化建设,也能推动产业全方位发展。同时,在这一过程中,瑶族群众能够更加深入学习了解瑶族医药文化,对提高瑶族群众文化素养,夯实瑶族
近年来,四川省充分吸收并总结了过去数十年间在巴山蜀水间开展乡村建设的丰富经验,深入学习摹画“千万工程”的成功范式,牢牢锚定“宜居宜业”这一和美乡村的本质特征,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并有效拓宽了实践道路,始终确保和美乡村的应有之义在四川得到充分表达,逐步形成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四川探索之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全面
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农民作为农村生产生活主体,是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主要参与者和建设者。目前农民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大局意识、科学意识和责任意识尚有欠缺。思想政治教育在塑造农民思想,引导农民实践方面具有天然学科优势。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将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宏观大局结合,与农民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与依法治村相结合,培育具备政治素质、科学素质、法律素质的
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对贵阳市推进生态立市战略,以“强生态”引领“强省会”具有重要意义。在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贵阳市面临认定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难的“五难”问题,应建立市场化生态要素产权制度;完善价值核算体系,建立评价与考核机制;完善市场化交易机制,打通生态产品交易堵点;发展绿色金融助推生态产品经营开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
驻村干部作为国家治理嵌入基层治理的执行者,在乡村产业振兴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驻村干部通过关系嵌入、制度嵌入、资源嵌入能够搭建产业发展平台、整合产业主体资源、实现乡村产业长效发展,从而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良好支撑。基于对M村庄田野调查,考察驻村干部在产业发展进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揭示其行动背后所蕴含的内在逻辑,引入嵌入性理论研究驻村干部何以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问题的提出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作为传统的广播媒介,“村村响”广播在服务政策宣传、服务基层管理、服务三农服务、服务基层群众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成为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减少城乡信息差,做实“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的有力抓手。结合重庆市涪陵区“村村响”工程建设情况,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围绕深耕内容优质响、持续发力长期响和嵌入听众互动响等方面总结经验,优化“村村响”广播的传播效果,更好地发挥好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治理是重要基础,农民是主体。以村民自治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内在需求。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村民自治面临着自治机制有待完善、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自治主体缺位、乡村建设共同体有待重构等困境,应从完善基层自治机制,优化内外部环境;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升村民自治活力;强化村民主体地位,激发乡村发展潜能;重建乡村建设共同体,提升治理效能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村民自治的效能,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没有基层治理的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无从谈起。边疆地区因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特点、民族构成状况、周边国家环境等方面的特殊性,乡村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面临诸多困境和挑战。为此,必须因地制宜探寻应对解决之道,为实现边疆地区乡村社会的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和重要保障。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边疆地区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不仅关乎边疆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热带农林学院基层党支部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通过搭建多元化的服务平台、优化教师服务乡村振兴环境、建立健全教师服务乡村振兴体系、完善教师服务乡村振兴效能考核体系,搭建政校企行华南乡村振兴战略产教联盟,完成政校企行共培、共享多类型、多层次人才培养机制等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
“新质生产力”成全国两会关键词 3月5日上午9时,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代表国务院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李强工作在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两会期间,“新质生产力”这一热词成
10.92亿人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近日发布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92亿人,较2022年12月新增网民248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7.5%。 5300列 来自重庆市政府口岸物流办的消息,2023年全年,中欧班列(成渝)开行超5300列,运输箱量超43万标箱,两项数据均位居全国第一。作为共建“一带一路”
《边疆蓝皮书:中国边疆发展报告(2023)》发布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边疆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近日共同发布《边疆蓝皮书:中国边疆发展报告(2023)》。 蓝皮书指出,边疆地区的总体发展目标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亟待解决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矛盾。当前,我国边疆发展存在诸多短板和问题,西部边疆地区与东部地区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东北地区面临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一些边疆地区的人口向内地
《陕西碑刻文献集成》出版 吴敏霞 党斌 王志勇/编著 中华书局出版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陕西省古籍整理办公室)组织编纂的《陕西碑刻文献集成》一书日前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发行。 作为陕西省“十三五”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重大项目最终成果,该书汇集了陕西省古籍整理办公室多年来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碑刻普查、拓本征集工作的成果,其中有相当数量拓本资料为首次公布,对研究历史、文学、艺术具有极高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