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王维于仕途失意之后,满怀苦闷惆怅之情来到辋川别业,身处于幽静寂寥的山林之中,现实官场的打击之殇不断在诗人内心激荡,幸得辋川山水的空灵清净得以抚平诗人的创伤。同时王维也于山水之中再次重塑了个人理想归隐之志,其间所形成的洒脱自由之理想人格也促使诗人富有智慧地协调仕隐关系。 【关键词】《辋川集》;王维;入仕;归隐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
【摘要】在《红楼梦》中,尤三姐与“情”的主题是息息相关的。而尤三姐的悲剧因“情”而生,更是封建思想禁锢造成的悲剧。本文将通过尤三姐的“情”与贾府子弟的“欲”、尤三姐“情”的大胆直露以及尤三姐“耻情”自刎这三个部分来说明尤三姐对“情”的追求以及她悲剧结局的产生原因。 【关键词】《红楼梦》;曹雪芹;尤三姐;情;悲剧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5
【摘要】在文学伦理学批评视域下,刘宇昆的科幻小说《狩猎愉快》其实是一个从抗拒到接受科学选择的过程。这一过程在小说中既表现为狐狸精艳儿从妖“退化”为人,再借由机器改造身体得以重现“妖力”的身份变化,更是处在伦理两难中的主人公“我”逐渐从困境中走出,表露爱意的漫长心路历程。而在这一过程中,两人对于科学选择认知的更新变化不但揭示了伦理人接受科学选择的历史可能性,也在一定层面暗示了存在科学重建生命伦理的实
【摘要】夏目漱石首部新闻小说《虞美人草》问世后引发了诸多争议。以往研究多聚焦其“劝善惩恶”的伦理观,认为作品不够具有现代性。本文深入分析了《虞美人草》中折射出的现实关怀,即探讨“西式现代化”是否为最好的现代化路径。通过将夏目漱石的文明批评与他熟悉的中国传统儒家伦理思想进行对比,发现夏目漱石因其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对明治时代“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进行了透彻的批判。研究结论认为,夏目漱石通过《虞美人
【摘要】《猫眼》是加拿大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一部关于女性成长的小说。主人公伊莱恩在童年时期遭受了同伴的欺凌,险些丧命,在冲破了虚假友谊的束缚后成长为一位成功的画家,治愈了童年创伤。家庭环境对儿童价值观的形成、社交行为以及自我认知都有着极大的影响。伊莱恩家庭环境的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她的社交困境,但同时积极的一面也赋予了她摆脱困境的能力。 【关键词】《猫眼》;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成长小说
【摘要】《卖花女》讲述了一位衣衫褴褛、土腔土调的街头卖花女伊莉莎在语音学家息金斯的训练下成长为一名温文尔雅、发音准确的窈窕淑女的故事。本文通过成长的理论视角,分析伊莉莎内外两方面的成长,认为萧伯纳的《卖花女》是一部成长题材的戏剧作品。通过引领人的影响和内心的顿悟两个方面分析了伊莉莎成长的原因,并且看到成长背后揭示出的剧作家萧伯纳对女性的关注,以及对女性独立意识的赞美。 【关键词】《卖花女》;伊莉
【摘要】庄子是我国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在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庄子》是一部哲学著作,但它所蕴含的美学思想对后世文艺创作产生了极大影响。而“畸人”作为庄子美学的重要意象,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它开创了后世美学中独特的“审丑”一脉,更丰富了生命的内涵,指导人们完成精神的超越和独立。 【关键词】庄子;美学;畸人形象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