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地缘政治的“心脏地带”,亚欧地区在国际格局中地位特殊、意义重大。面对动荡变革的世界,亚欧合作之路应该怎么走?这不仅关乎地区人民福祉,也深刻影响世界发展走向。中国始终认为,辽阔的亚欧大陆能够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7月初,习近平主席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并对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不仅为上合组织发展凝聚共识,也为维护亚欧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繁荣注入更多正能量和
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形势变乱交织,各国安全焦虑上升。在此背景下,共话全球安全,共商应对之道,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际安全形势令人担忧,既来自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叠加影响,也源于人工智能、气候变化、太空极地等带来的潜在挑战。特别是一些国家以应对安全风险和挑战为由,泛化安全概念、模糊安全边界、渲染安全威胁,打地缘博弈的“小算盘”,搞封闭排他的“小圈子”,进一步激化了全球安全复杂紧张态
【内容提要】共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不仅对推动中国和中亚国家关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理论和实践上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提供了示范。中国与中亚国家是友好近邻,携手打造新型合作模式、构建地区国家命运共同体,既是全方位发展国家间战略伙伴关系的长远任务,也是各国全面深化战略合作的具体实践。命运与共的新型关系是中国与中亚国家历史文化联系和传统友谊的长期延续,有自身的内在逻辑和发展动力。中国与中亚国家间政治共识和相互信任不断加强,务实合作持续深化,优先方向重点推进,已经在多领域形成联动效应,双方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对于维护地区安全稳定和促进共同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内容提要】苏联解体后,欧亚地区始终是俄罗斯外交政策的重点方向。俄罗斯通过多种手段整合欧亚地区,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维护和拓展其在该地区的影响力。然而,俄罗斯与西方的地缘博弈使欧亚地区国家外交取向不一,欧亚地区一些国家与俄罗斯的分歧和矛盾增多,以原料输出为主的欧亚地区国家缺乏密切的产业合作和经济一体化基础,这些因素相互叠加导致地缘政治格局发生巨大变化。乌克兰危机的爆发和延宕进一步加速了欧亚地区秩序的分化与重组。后苏联空间越来越难以作为一个统一的地缘板块来观察,未来欧亚地区秩序的“去俄罗斯化”、多元化趋势仍将持续,大国博弈或将引发新的动荡,中国作为重要的稳定力量将在促进地区和平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内容提要】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背景下,欧亚地区面临旧有秩序逐渐失灵、地缘政治动荡、可持续发展难度增大、区域合作机制碎片化趋势明显等挑战。上海合作组织通过一系列机制安排和项目实施,促进欧亚地区国家交流合作、增强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韧性、提高地区合作机制的协同性,为欧亚地区应对挑战提供了重要动力。未来,在“上海精神”指引下,上海合作组织助力欧亚地区新秩序构建,需要进一步推进开放包容理念在欧亚地区的普及,全力打造多方主体参与欧亚地区治理的平台,积极推动构建欧亚地区命运共同体。
【内容提要】克里米亚公投入俄后,为应对美西方制裁和孤立所带来的巨大压力,2014年5月俄罗斯推动在后苏联空间建立欧亚经济联盟。历经十年发展,欧亚经济联盟内部政策协调和共同市场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对外经济联系不断扩大。2022年2月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俄罗斯与西方的直接经济联系很快被切断,欧亚经济联盟发展呈现新态势。新的地区变局冲击着俄罗斯的经济和国际地位,客观上推动欧亚地区地缘政治经济多元化,给欧亚经济联盟其他成员带来短期收益,但长期看,欧亚经济联盟的发展前景仍面临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
【内容提要】自1994年以来,中亚地区合作先是经历了1994—2005年的“创建—变迁—消亡”,而后陷入十多年的沉寂。在域内外多方面因素影响下,中亚国家在2018年前后加强地区合作,并在此后取得明显进展,突出体现为中亚国家元首协商会晤实现机制化、合作议题和领域不断拓展、双边关系得到改善和发展、地区制度和规范建设有所丰富。地区合作的重启和推进将赋予中亚一体化新动力,提高中亚地区自主性;引导域外行为体改变在中亚的行为方式,进而重塑中亚地区权力结构;对地区秩序稳定产生积极影响,进一步提升中亚与域外国家的合作水平。
【内容提要】伴随国际体系深刻演变,“全球南方”作为国际政治中的重要力量,自主性和独立性逐步增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不断提升。经过长期努力和联合自强,“全球南方”话语不仅进入世界议程,成为国际政治的一个重要标识,而且在制度性话语权方面不断取得突破,“全球南方”声音日益引发关注且影响持续拓展。未来,“全球南方”国际话语权提升面临南方国家差异性较大、内部团结协调不足、大国博弈遏压等多重挑战。中国作为“全球南方”关键一员,可聚焦安全、发展、理念、制度等领域,推动南方国家凝聚共识、加强团结、提升国际话语权效能。
【内容提要】伴随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的迅速发展,全球数字贸易治理正展现出“多极格局、升级演进、复合面向、地缘博弈”的明显特征。区域贸易协定仍是数字贸易规则的基础,多平台、多主体参与的数字贸易治理模式正在逐步形成。在美国模式、欧盟模式、中国模式、新加坡模式四大数字贸易治理模式的竞合过程中,数字贸易规则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迭代升级,以适配数字贸易治理的贸易、数据、技术三个维度。在数字贸易治理中,“硬法”与“软法”并行不悖,成为常用的治理手段。经济活力强劲的亚太地区不仅是全球数字贸易的领先地区,也成为数字贸易治理的关键地域。
【内容提要】全球文明倡议强调文明交流、文明互鉴、文明共存,是对文明“一元论”“冲突论”“优越论”的有力纠偏,亦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引领。全球文明倡议的影响力在法理和实践层面不断提升,也在全球政界、学界和媒体界获得越来越广泛的认同与支持。然而,当前国际传播环境依然是团结协作与分裂对抗并存,只有通过设置新议题,用好新技术,拓展新受众,引领更多的国家和民众认知和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才能更好地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促进民心民意相通。
【内容提要】2024年6月,印度执政党印度人民党赢得新一届议会下院(人民院)选举,成功蝉联议会多数席位。现任总理莫迪成为印度历史上第二位三度出任总理的政治人物。印人党与印度教民族主义存在明显的相互促进关系,印人党借助印度教民族主义发展成为印度政坛的关键政治力量,而印度教民族主义大行其道则是印人党胜选根本原因。印人党政府将继续支持印度教民族主义,通过推动修宪、制定和实施《统一民法典》等方式着力构建“印度教国家”,但面临难获修宪所需议会多数支持、国大党等世俗主义政党更强掣肘、南印度“达罗毗荼主义”对抗“北印度中心主义”等因素制约。
【内容提要】议会左翼是印度政坛的一支重要力量,由于其传统斗争方式实效较差及遭到印度人民党政府严重打压,在选举政治中逐渐衰退并跌至低谷。为应对印人党政府近年来的持续施压,议会左翼在党派关系、党群关系、党组织发展和竞选手段等方面调整斗争策略,在2024年大选中表现超出预期。尽管如此,议会左翼在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扩大选民基础、巩固政治联盟稳定性等方面仍然面临复杂挑战。作为印度多元民主政治中的独特力量,议会左翼是对抗右翼的不妥协力量,其斗争策略的调整有利于谷底重生,但重振旗鼓仍任重道远。
【内容提要】2024年5月,南非举行新一届国民议会和省级议会选举。非国大在国民议会选举中所得席位不到半数,失去单独执政资格,被迫与民主联盟和因卡塔自由党等组建民族团结政府。南非政党格局由此发生重大变化,从非国大一党单独执政向多党联合执政转变。南非政治发展呈现执政联盟与“进步党团”反对党联盟并立态势,且政党碎片化问题愈发凸显。非国大得票率大幅下滑是其党内纷争、腐败问题、经济社会治理效能下降等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民族团结政府的建立为南非解决经济社会问题提供了契机,但其执政前景仍面临政权稳定性、施政协调和治理效能等方面的挑战。
今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前不久习近平主席发表题为《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系统总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伟大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阐述当代中国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实践。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全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空前增加,始终坚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深入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于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和
2024年6月欧洲议会举行新一届选举,法国极右翼政党国民联盟获得超过31%的选票,远远领先总统马克龙领导的复兴党14.6%的支持率。面对极右翼迅猛发展之势,马克龙于6月9日突然宣布解散国民议会,提前举行新一届议会选举,以令竞争对手猝不及防的方式进行一场“政治豪赌”。国民议会是法国政治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577个席位,通过两轮选举产生。在第一轮选举中,如果候选人在所在选区获得绝对多数票(即超过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