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春节,是忙碌了一年的中国人最重要的仪式。无论身在何处,华夏儿女的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回家,回到家人身边,围炉守岁,共迎新春。阖家团圆之际,一家人围坐一堂,敬神,祭祖,吃年夜饭,守岁,拜年,逛庙会……一系列仪式性活动,都是为了表达人们既神圣又美好的心愿:辞旧迎新、祈福纳吉。 随着春节脚步的临近,一场连接故乡与他乡的“中国流动”——春运再次拉开帷幕。春运期间,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带着一年的辛
北京时间2024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迎来一位耀眼的“新成员”——“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春节,这张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的中国文化名片,又添了一个新“头衔”。作为一种深深扎根于中国人血脉中的文化现象,春节早已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一扇窗口。这一节日是中国文化、历史、伦理与审美的集合体,寄托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情感密码。它的申遗成功,实至名归。
北京是文化之都,任何怀着文艺梦想的人在这里都能为自己的情怀和趣味找到安放之处。在北京,在火热的春节气氛中,随处可以觅到最文艺的中国年。 博物馆里早早便布置一新,精心准备的新春特展吸睛无数,各朝各代的生肖文物、五彩斑斓的花灯、庄重典雅的宫灯、北京人旧时过年的老物件,还有康熙皇帝的庆寿图等展品,把传统民俗与艺术珍品完美融合,让人们再次体验“博物馆里过大年”的快乐。 剧场里好戏连台,京剧、昆曲、话剧
2025年是乙巳蛇年。蛇神秘,有灵性,中国人喜爱它,将它列入十二生肖之一,称为“小龙”。不同于人们的刻板印象,在全世界范围内,蛇都是有很多美好寓意的形象。蛇是古希腊医疗之神的象征,蛇杖是现代医学的标志,许多品牌围绕蛇图腾设计出了精美的饰品……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可以很时尚。 北京是一座古都,也是一座时尚之都。在这里,古典与现代悄然融合,自然得了无痕迹。当历史悠久的春节又一度降临在这座城市,最传统的
一踏入农历腊月门槛,纷繁多彩、热闹非凡的年味儿,总是在北京乡野中最先洋溢出来。乡土之间,除旧布新、赶大集办年货、祈福迎春、祭祖拜神等传统年俗隆重登场,而到了元宵节,灯会、庙会、社戏等一场场民俗活动更如一首首华彩乐章,把过年的“氛围感”拉满。 在北京,总能体验最乡村的中国年。北京的村落风貌虽因地而异,但散落其中的年俗却如深埋京城里的文化根脉,它们不仅镌刻着农耕文明的烙印,亦如一坛坛陈酿,历经岁月沉
春节是每个中国人最看重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狂欢。2025年春节,将开启8天的长假模式。对不少爱书的人来说,伴着书香、闹中求静的年味是难得的享受,他们早已盘算好在长假里过一把读书瘾。 春节一直以来都是文学作品中备受青睐的题材。在《红楼梦》中,春节的描写虽不多,却也处处透着贵族世家的奢华与讲究。从第五十三回“当下已是腊月,离年日近,王夫人与凤姐治办年事”,至第五十五回“且说荣府中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 国家大剧院歌剧院于2025年1月30日-2月4日上演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演出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本剧以“诗剧”为体裁,以“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等篇章为纲目,观众将跟随一位现代故宫研究员——展卷人的视角,徜徉在富有传奇色彩的中国传统美学意趣之中,探寻《千里江山图》“独步千载”的偶然与必然,读懂了国宝文物与现代人之间的情感连接。 The Chi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