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为探讨混交林中闽楠和木荷的种间关系,确定木荷能否作为闽楠的伴生树种营建健康高效的闽楠-木荷混交林。【方法】以金洞林场16 年生的闽楠- 木荷混交林以及闽楠纯林、木荷纯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闽楠-木荷混交林的根系分布特性与林分空间结构特性来探讨闽楠- 木荷混交林地上与地下部分的种间关系;通过分析不同物候期下3 种林分的闽楠与木荷叶片养分的动态规律来阐明闽楠与木荷之间的养分利用关系。【
摘 要:【目的】以辽东栎不同大小种子幼苗为材料,研究了子叶去除对幼苗生长的影响及施氮的生长补偿效应,以期为辽东栎实生更新和苗木繁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盆栽方法,设置子叶去除和施氮(40 g·m-2·a-1)处理,测定幼苗株高、主根长、单株叶面积、总干质量等指标,并计算根冠比、比叶面积、比根长、比枝长、相对生长率和净同化率等参数。通过三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处理间的差异。【结果】1)子叶去除显著减小辽
摘 要:【目的】探究间伐保留密度对基于大径材培育下杉木人工林的生长、径阶分布和材种结构等方面的影响规律,为杉木大径材定向培育的间伐密度控制技术提供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福建省沙县官庄国有林场9 年生的杉木人工林作为研究对象,设置高间伐保留密度(H:2 250 株/hm2)、中间伐保留密度(M:1 800 株/hm2)、低间伐保留密度( L :1 200 株/hm2)3 个处理,进
摘 要:【目的】水曲柳、黄菠萝和紫椴为小兴安岭地区亚顶极群落主要建群树种,分析水曲柳、黄菠萝和紫椴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的潜在分布区,揭示气候变化对植物分布格局影响,进而为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和国家储备林建设提供依据。【方法】基于19 个气候因子、土壤以及海拔数据,运用MaxEnt 模型预测了小兴安岭地区3 个珍稀易危树种当前、未来(2021—2040 年、2041—2060 年、2061—2080
摘 要:【目的】为了提高高山松地上生物量估测的精度,开发一种滤波算法,减少Landsat 时间序列数据的噪声。【方法】基于1987、1992、1997、2002、2007、2012、2017 年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固定样地的数据以及1987—2017 年的Landsat 时间序列影像,利用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 GEE)以及Python,通过LandTrendr 滤
摘 要:【目的】以Sentinel-2 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结合森林实测样地数据,以崇礼区森林地上生物量反演为例提出反演新思路。【方法】基于2021 年7 月河北省崇礼区Sentinel-2 遥感影像数据、2021 年6—8 月的71 块崇礼区森林样地实测数据,利用实测数据中的胸径、树高,根据河北省森林生物量计算公式计算各样地实测生物量,通过SNAP、ENVI 等软件对遥感数据进行重采样、裁剪等预
摘 要:【目的】筛选球孢白僵菌并探究其对长林小蠹幼虫和成虫的致病性,以及分析球孢白僵菌对长林小蠹幼虫和成虫的侵染过程。【方法】1)通过形态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所筛选菌株的品系;2)利用Excel2016 软件计算累计校正死亡率, SPSS 26.0 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并计算毒力回归方程式和LC50;3)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球孢白僵菌侵染长林小蠹幼虫和成虫的过程。【结果】1)经鉴定,从长林小蠹僵虫
摘 要:【目的】氮沉降水平不断上升对森林生态系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过量的有效氮输入导致植物根系对养分获取策略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了土壤重要微生物,如树木根系外生菌根ECM 群落的结构和生态功能。了解和确定森林主要树种根系微生物群落活动受氮沉降影响的变化阈值,对于研究森林养分循环特征和可持续经营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采用室内盆栽试验,选取马尾松、华山松、湿地松和火炬松4 个树种进行5 个
摘 要:【目的】分析灵空山自然保护区典型森林类型即油松天然林的空间结构并对其进行评价,旨在为油松天然林空间结构优化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灵空山自然保护区的油松天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角尺度、大小比数、混交度、林层指数和开敞度5 个指数分析油松天然林的空间结构特征,并利用熵权法确定权重进而构建空间结构综合指数,对其空间结构进行分级评价。【结果】油松天然林林分角尺度均值为0.54 ~ 0.6
摘 要:【目的】通过探讨凋落物添加和去除处理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为人工林土壤碳库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神农架林区华山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2021 年4 月—2022 年3 月通过设置对照(CK)、凋落物去除(LR)和凋落物添加(LA)3 种处理,采用Li-8100A 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测定土壤呼吸速率和土壤温湿度,研究土壤呼吸速率对凋落物处理的响应规律。【结果】1)3 种处理间的土壤温度和
摘 要:【目的】在生态环境形势严峻的背景下,构建生态网络是连接破碎化斑块间的重要纽带,是保障物种迁徙交流的有效途径。【方法】以庐山市为研究对象,以GIS 技术为核心,利用MSPA 法对庐山市进行景观格局分析,再运用景观连通性评价法选取重要生态源地;其次采用AHP 分析法结合专家打分法建立阻力因子评价体系构建阻力面,再基于MCR 模型完成庐山市生态网络的构建,运用重力模型选取重要潜在生态廊道,给出生
摘 要:【目的】研究科尔沁沙地不同林龄油松人工林地土壤养分变化及酶活性变化过程,为该地区植被恢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流动沙地为对照(0 a),选择固沙18、34、48、56 a 油松人工林地为研究对象,进行土壤样品分层采集,用于土壤化学性质及酶活性的测定;采用冗余分析方法,探究不同林龄土壤酶活性变化过程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相比,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钾含量随林龄增加而
摘 要:【目的】为探讨抚育间伐对枯落物分解过程的影响,研究枯落物与土壤碳动态变化过程,深入解析不同抚育间伐强度下枯落物分解对温度循环次数的响应,探究抚育间伐强度对针阔混交林碳动态变化的影响。【方法】以小兴安岭地区天然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设置1 块未抚育间伐对照样地和6 块抚育间伐强度分别为10%、15%、20%、25%、30%、35% 样地,采用外业与内业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控制温度循环次数,分别
摘 要:【目的】兴安落叶松是我国寒温带的优势树种,基于不同竞争指数对其开展竞争研究,为天然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四邻体法和泰森多边形法(即Voronoi 图)确定每株对象木周围与其最邻近的竞争木,计算Hegyi 简单竞争指数和建立在简单竞争指数基础之上的综合竞争指数,采用Kendall、Spearman 相关性分析和曲线拟合的方法对简单竞争指数和包含多项林木因子的综合竞争指数的优劣性
摘 要:【目的】杉木是南方生长最快的主要树种之一,而铁心杉是心材比例高、具有防腐的特殊性质的杉木新品种,但其野生种群分布范围窄。研究铁心杉种群结构与动态特征,可以为铁心杉种群的恢复以及种质资源的培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湖南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溪乡的铁心杉天然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以胸径代替龄级,制作年龄结构图;以静态生命表制作存活、死亡和消失率曲线;以生存函数估计值制作生存函数曲线;计算
摘 要:【目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香椿天然遗传资源,揭示浙西南香椿天然群体的分子遗传背景。【方法】利用16 个多态性SSR 标记对浙西南5 个香椿天然居群的156 份香椿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程度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1)156 份香椿材料在16 个SSR 位点共检测出110 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和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分别为6.88 和2.48,不同等位基因在
摘 要:【目的】探究不同花色三角梅开花进程中的苞片色彩参数和色素含量的变化特征及其苞片色彩淡化机制。【方法】以橙色系和粉色系三角梅中5 个苞片色彩淡化程度明显的品种为材料,利用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比色卡(RHSCC)和色差仪对花蕾期(S1)、盛花期(S2)和末花期(S3)的苞片色彩参数进行测量,采用分光光度计法对其开花过程中苞片色素含量进行测定,并对苞片色彩参数与色素含量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
摘 要:【目的】研究不同樱花花瓣的色值与其活性物质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的关系。【方法】以11 份不同樱花花瓣为材料,采用RHSCC 比色卡和色差仪测定花色表型,通过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花瓣总酚、总黄酮和花色苷含量以及抗氧化能力,运用HPLC 分析其花瓣花青素成分。【结果】1)11 份樱花花色可以分为紫罗兰、红紫和紫色3 个色系。樱花花瓣L* 值越大花瓣颜色越浅,b* 随花瓣颜色变深而降低,a*
摘 要:【目的】木纤维增强石膏基复合材料的耐水性和韧性较差,限制了其在建筑领域进一步的发展,针对此材料上述2 种缺点开展木纤维增强石膏基复合材料的耐水增韧改性研究,扩展石膏基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提高其经济效益。【方法】以硅酸盐水泥为无机改性剂、聚乙烯醇溶液(PVA)为增韧剂,探究两者协同对木纤维增强石膏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耐水性能的影响,通过X- 射线衍射(XRD)、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
摘 要:【目的】基于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NIRS)构建杨木、松木木屑的含水率预测模型,并将2 种木屑样本光谱数据集混合建立含水率预测模型,实现同时预测多树种木屑含水率。为提高NIRS 模型预测木屑含水率精度与普适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支持向量机回归(SVR)建立制浆材木屑含水率NIRS 预测模型。采用粒子群算法(PSO)、灰狼算法(GWO)优化模型超参数。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