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21年7月嘉兴南湖的红船起航,到今天中华民族复兴号的时代巨轮破浪前行,中国共产党走过了103年的峥嵘岁月。103年“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光辉历程,抒写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英雄的豪迈,抒写着“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的胜利豪情,抒写着“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的面貌一新,抒写着“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梦想成真,还抒写着“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
2023年12月,习近平在视察盐城新四军纪念馆时强调,“民心向背决定着历史的选择,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抗战时期,一个外国记者曾采访新四军第一支队参谋夏光问道:“这里到处是平原,没什么山,你们靠什么抵抗日军?”夏光回答:“老百姓就是我们的山。”抗日战争期间,新四军之所以能艰难奋战取得胜利,就是始终把人民群众作为打胜仗的靠山,从尊重人民的根本态度出发,认真贯彻军民一致原则,积极发动群众、组织
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光辉历史,至今已有80多个年头了。1938年9月至11月召开的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确定了“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华中抗日军民经过艰苦努力,至1940年底,先后建立了苏南、皖东、豫皖苏边、苏皖边、苏北、鄂豫边等根据地,面积达到4.4(18)万余平方公里,人口1470余万,同时,新四军挺进大江南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主力部队
开创华中抗日根据地是新四军组建之初即已确定的战略方针,中共中央对加强地方组织建设,建立地方抗日武装也提出了要求,华中各地各省的地方组织先后建立,并积极展开抗日救亡和组建地方抗日游击武装的工作。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在新四军从组建到发展壮大的全过程中,对新四军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组织发动群众,建立地方武装,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等,都根据抗日斗争形势,适时地给予理论启发、战略指导和实践指示,发挥了
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苏中四分区抗日军民在江海平原上开展的反“清乡”斗争,是一场规模空前、声势浩大、斗智斗勇的人民战争,是一场以我们的胜利宣告结束的可歌可泣的悲壮激烈的人民斗争。这场斗争,是一部壮丽的史诗,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已载入我党我军的史册。夺取这场斗争胜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笔者通过对这场斗争历史的学习和研究,深感夺取这场斗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
80多年前发生的郭村保卫战,是新四军跨过长江、建立苏北桥头阵地的重要一仗,也是同韩德勤争夺“二李”、使其中立的关键一仗。这场战斗对于新四军夺取黄桥决战胜利乃至建立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意义重大。而在郭村保卫战中,由王澄、姚力等人组织发起的港口暴动则是其中的精彩片段。对此,时任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副书记的陈毅曾给予很高评价。今天,重温这一历史事件,对于我们深化对新四军光辉军史的认识,传承弘扬红色基因,具有
含辛茹苦抚养女儿 马克昌离开家乡不久,他的父亲把向自芳母女接回了河西老家。在老家,向自芳的一个表嫂告诉她,马克昌已经离开了云南去了远方。向自芳这才知道丈夫已经离家出走了。回想丈夫走前的一些言行,向自芳恍然大悟,抱着5个月大的女儿暗自落泪。从此,河西汉邑村就多了一处令人落泪的场景,瘦弱的向自芳抱着女儿马丽佳站在村头久久地眺望着路的尽头,盼望着那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只要有个人影,向自芳的心就怦怦跳动,
第十八章 蒋介石严令救援张灵甫 一、张灵甫向蒋介石呼救,蒋介石严令部队向孟良崮 攻击前进,救援张灵甫和七十四师 16日凌晨,天空飘浮着较厚的云层,看来连续五、六天的燥热的天气要过去,一场急风暴雨就要来临。 此时,坐在孟良崮600高地(大崮顶)腹下山洞里的张灵甫表情呆滞,内心一片慌乱,犹如天空中逐渐增厚的云彩,萦绕不去。 前两天还大声叱责部下要“沉着”、“给我顶住,给我顶住”的张灵甫,此刻
1942年是湖西地区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3月18日,中共中央华中局书记兼新四军政委刘少奇奉中共中央之命由苏北阜宁单家港启程前往延安,穿过敌、伪、顽数道封锁线和陇海铁路,4月10日到达中共山东分局、八路军一一五师驻地滨海区临沭县朱樊村。刘少奇在此调研了党政军一元化领导问题。7月底动身赴延安,携带1万多两黄金作为延安办公经费。抗战初期,位于延安的党中央、边区政府和军队的经费十分短缺。随着战争深入消耗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军事领域一般规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朱德在党的六大上指出:“军队的产生、发展、壮大要依靠农村,依靠根据地,依靠根据地的政权来养活。这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特点。”“毛泽东的军事思想从有红军一直到现在,经过内战、抗战两个阶段,是完成了,成熟了,什么东西都有它的一套。”“什么东西都有它的一套”,是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
侦察股长接到一个不可思议的任务 1942年初夏,苏北根据地淮海区钱集镇的一个村庄。一个急促的脚步散落在硬邦邦的阡陌田垄上。 他目光坚毅,神色严峻,身着新四军灰布军装,斜肩挎包和腰间手枪传递着他干部身份的信息。由于长时间、快频次地奔走,头上不免出汗,但他全然不顾,依然步履匆匆,疾步而行。他就是新四军独立旅供给部蔡部长。他此行目的地是淮海抗日根据地机关所在地张圩乡。 当时,新四军独立旅驻扎淮海区
口述人简介:方尼,原名铭冬,1924年出生,江苏东台人。新四军老战士,我国著名女诗人,夏征农夫人。1940年参加革命,担任过新四军四师抗属学校教师、校长,长期从事宣教工作。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在文化战线工作。1987年离休。2010年去世。 我是在1941年1月由盐城抗大五分校转到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戏剧系学习的。那时我们戏剧系女生班的班长,就是叶玲同志。 我进鲁艺戏剧系学习时,还不满17岁,又
口述人简介:陈为举,1922年出生,江苏滨海人。1939年参军入伍,参加国民党乡自卫队,后任班长。1940年加入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二支队第五团。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三师第八旅第二十四团二营七连第五班班长。1944年起,任张爱萍警卫员。抗战期间曾参加千秋港伏击战、八滩王桥战斗等。1946年因病退伍,回乡务农。 参加国民党乡自卫队 我年少时读过两三年寒学,学习过《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