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出行全靠走吗 生活在现代的我们是不是时时刻刻都在享受着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呢? 就拿出行来说吧,大家可以乘坐公交车、出租车,可以乘坐火车、飞机或轮船……人们通过越来越智能的海陆空交通网,将世界变成了地球村。 可是对于几千年前的古人来说,他们既没有网络支撑智能出行,又没有高铁让他们体验每小时400公里的速度。世界那么大,他们怎么办?难道……全靠走? 不不不,世界那么大,没车怎么行!
你一定不敢相信,在历史上那些只能依靠马车出行的年代,人们可不是拥有一辆马车就能到处行走的。那个时候也有交通法规来保障道路安全,还有很严格的“驾照”考试呢! 驾车:古代君子的必修课 早在西周时期,《周礼》中便规定了君子六艺,也就是古代君子的六门必修课——礼、乐、射、御、书、数。其中“御”指的就是驾车技术,驾车的人被称为“御者”。 在现代社会,我们要学习理论知识、场地驾驶技能、道路驾驶技能、
现代意义上的汽车进入我国是在20世纪初,那时候,中国的实际掌权者是慈禧太后,她就是当时的“有车一族”。那时候,我们中国也举办过汽车大赛,司机们开车时还得穿金戴银……中国最早一批汽车的传奇故事到底是怎样的呢? 新奇的“无马之车” 1902年,慈禧太后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一辆特制的美国杜瑞亚牌L型汽车。这辆汽车是手工制造出来的,因此产量非常有限,极其珍贵。就这样,慈禧太后成了全中国第一位拥有私
我们也耍有这样的太正厂 我是中国第一款高级轿车——“红旗”,虽然“出生”不到70年,但我们家族已经有几十个车型了。想知道我们家族是如何发展壮大的,就先来了解一下中国人造车零的突破吧! 中国人造属于自己的汽车,新的起点应该是在1949年的冬天。 那时候,新中国刚成立不久,毛泽东同志就率代表团访问了苏联。当他参观斯大林汽车制造厂时,看着生产线上的汽车,郑重地对随行人员说:“我们也要有这样的大
人类驾驶汽车,最初只是为了实现出行的需求,现如今,汽车不仅是一种代步工具,更演化成了一种艺术品。它将科技、设计、性能、安全融为一体,给人们提供了全新的体验。 从诞生到现在,汽车的每一次变革都很神奇。早在2009年,中国就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产销国,中国市场也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我们相信,汽车的发展永远不会停下脚步。那么,未来汽车的创新发展会是什么样子的?它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惊喜
有车,就一定要有路,那道路又是怎么来的呢? 传说黄帝造车之后,随着车辆的行驶,自然形成了道路。人们不断开辟新路,架设桥梁,最终有了现在纵横交错的陆路交通网络。 四通八达的“大动脉” 道路是国家发展的大动脉,它方便了人们出行,也为运输物资提供了便利。在甲骨文中,“行”字的字形就是十字路口的样子。 早在3000多年前的西周时期,为了方便控制东方,统治者就在都城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和东都洛邑(
差点儿掉进汴河 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的一个下午,州桥一带十分热闹。 你看那桥上人来人往,汴河里也挤满了大大小小的船。沿河的食肆把旋炙猪皮肉、滴酥水晶鲙等最吸引人眼球的美食摆到门口,引未了许多食客,挤成一团的人们似乎引发了一场严重的交通拥堵。 有点儿贪吃的宋小郎想去河对岸买曹婆婆肉饼。他弯下腰,试图在人群中找到一个可以穿行的缝隙,然而,粗心的他全然没留意,自己已经走到了河边,只要
周末,思思和小伙伴一起在图书馆看书。看着看着,他突然举起手惊呼:“古人真是太厉害了!他们竟然能在悬崖峭壁上修建出一条悬空的木栈道!” 这时,书里突然发出一道亮光,钻出一个戴着博士帽的小精灵。小精灵乐呵呵地说:“你们好,我是百科小博士。古人确实开辟了很多了不起的道路,快跟我去见识见识那些看上去不可思议的千年古道吧!” 古蜀道 又是一道亮光,思思几个人睁开眼,发现他们竟然飘在了空中,脚下是连绵不
神气的小杨 在很久以前,一个古代王朝的京城里,大街小巷车水马龙,热闹非凡。为了确保交通安全,朝廷设立了专门维护交通秩序的部门——车马司。车马司的官员就像交通警察一样,每天都要到街道上巡逻,监督车马的行驶,维护交通秩序。 这一天,车马司的一位年轻官员小杨正在大街上巡逻。突然,一辆马车飞快地冲了过来,差点儿撞倒行人。小杨赶紧上前制止,大声质问:“为何如此莽撞?”车夫一脸不屑地说:“我是王府的人
小黑拉着宋小郎一起登上了自家的船——一艘小巧的备用船,他们肩并肩坐在船头。 小船静静地在汴河上前行,不知不觉就来到虹桥旁边。小黑家的船船身较小,很轻松地就从桥下穿过去了。后面一艘客货两用船就没有这么顺利了,高耸的桅杆眼看就要撞上虹桥,桥上的行人急忙冲着船家大喊起来:“喂,喂,小心,小心!” 可眠桅 大船的船夫们七手八脚地忙碌着,他们先收起船帆,接着摇动桅杆底座的转轴,很快,桅杆便朝着船后方慢
为什么叫“火车” 1814年,英国工程师乔治。斯蒂芬森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布拉策”号。 “布拉策”号依靠蒸汽机提供动力,需要工人不停地往锅炉中添加木柴、煤炭等燃料才能跑起来。它伸着长长的“鼻子”和高高的烟囱,行驶时会发出“哐当哐当”的声音,烟囱中还源源不断地吐出火苗和烟雾,于是人们给它起了一个很形象的名字一一火车。 时至今日,虽然我们乘坐的列车已不再喷出火苗,但“火车”这个名字却
自古以来,人们就有如鸟儿般自由翱翔天际的梦想。飞机将人们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但是你知道吗?人们一开始实现飞天梦的不二之选并不是飞机。这是怎么回事呢? 人类伟大梦想的产物 人们在不断尝试翱翔蓝天的过程中,逐渐演化出两大技术路线。 一是像船利用水的浮力在水中浮起来一样,利用空气的浮力使物体在空中“浮”起来。例如诸葛亮发明的孔明灯,1783年法国人制造的可以载人的热气球,都是人类朝着“空中时代”
我们都知道,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是作家根据唐朝玄奘法师去天竺(今印度)取经的经历改编而成的,这位玄奘法师可以说是我国古代十分知名的旅行家。大家可能不知道,除了玄奘法师,《西游记》中还隐藏着不少旅行家!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吧,看看你认识哪几位。 西王母与周穆王 《西游记》中有一个著名的片段,讲的是替王母娘娘掌管蟠桃园的齐天大圣孙悟空无意中得知,那王母娘娘竟然没有邀请他参加蟠桃大会,孙悟空大
与皇位失之交臂的贝子 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是中国第一次以官方名义正式参加的世博会。早在两年前,美国政府便开始为这次世博会做准备,邀请了中国参加这次盛会。最终,清政府派溥伦率团前往,有了中国在世界上的一次重要亮相。 溥伦,生于1874年11月,是清朝乾隆皇帝的五世孙。同治皇帝去世后,溥伦本有希望登上皇位,但在慈禧太后的阻挠下,最终与皇位失之交臂。作为皇亲国戚,溥伦拥有贝子爵位,这在
科技发展到今天,很多人出行时,都会到网上订票,到网上检索旅行攻略、订酒店,古人的生活中并没有这些便捷的方式,那他们想要出门“潇洒”走一趟,都要做什么准备、如何进行准备呢? 第一个环节 占卜:吃一颗“旅行定心丸” 常言道:“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旅途的舟车劳顿自不必说,单是挑良辰吉日出行,就让出行前的古人耗费了不少脑细胞。 古人挑好日子,一般都要靠占卜。这自然是一种迷信的做法,却反映
道路指引 其实,和树木、房屋等指示性的标志物相比,古人出行,看路面本身更为可靠。只要顺着道路走,人就能到达沿途的城市。比如著名的周道、秦驰道、秦直道等,通过这些道路,人们就可以轻松地在各个地方行走啦! 秦直道,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和陕西省境内。如今秦直道遗址、秦直道起点遗址、秦直道遗址延安段、秦直道遗址庆阳段等都被列入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当然,古代的道路上也有标识物,这就是古
我们出门旅行,少不了要查查攻略,看看哪家宾馆性价比高。古人出行,自然也离不开住宿,让我们了解一下古代旅店的经营方式,看看哪种适合你来住吧! 实名登记 古今住店都会实名登记。在古代,若是入住官方的旅店,必须要携带类似介绍信的身份证明。如果没有的话谁敢让你住呢?比如战国时著名变法家商鞅,被秦惠王下令处死,听到风声的他赶紧逃跑,途中打算找个旅店休息,却被店家告知,住店必须要有身份凭证。这可真是一
在古代,游山玩水、行走天下,固然是一件富有情趣的事情。可要是看风景看得好好的,突然跳出来几个煞风景的山贼,为首的还大喊着“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那就实在太不美好了。 为了防止这种事情发生,有能力的人,一般会事先去镖局请上一个或者一队“保镖”。 镖局的缘起 不过,并不是每个时代都可以去镖局请“保镖”的。镖局是明清时才有的民间组织。具体是明朝还是清朝,众说纷纭。
生活在网络时代的你,打卡过多少“网红景点”呢? 所谓网红景点,就是指在互联网上特别火的特殊景点!这些景点要不就是在别处很难看到,比如重庆李子坝站的“地铁穿楼”奇景:要不就是拍照特别好看,比如青海省乌兰县的茶卡盐湖…… 其实,在古代也有类似的“网红景点”。不过,这个“网”指的是古代的“道路网”和“交际网”。虽然这些“网”很慢,但慢也有慢的好处。在这样慢节奏的“网络环境”中,有些景点可以“红”
大家在一个地方学习、生活久了,是不是很想换个环境放松心情呢?在古代,不少皇帝也很喜欢离开皇宫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这样的外出叫作“出巡”。那么,皇帝出巡和普通人出行有哪些不同呢?让我们以清朝的皇帝为例,看看他们的出游是怎样的吧! 去哪里 清朝皇帝出巡的目的地可不少,比如,他们会去承德避暑山庄打猎,还会去山东曲阜的孔庙祭祀孔子。清王朝兴起于东北,所以,皇帝们有时也会回到盛京(今沈阳),在那里的宫
到了节假日,很多人都会选择出门游玩。在古代,每逢节日来临,普通百姓就会放下手中的工作,穿上盛装,走出家门去参加各种各样的欢庆活动。那么,古人在节日时出游的盛况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吧!春节逛庙会 春节逛庙会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的《元日》写的就是古人在春节时的习俗。除了诗里的这些习俗,古人在春节也会走出家门逛庙会,在热闹
3000多年前,古蜀人将用黄金、玉石、青铜、象牙等制成的珍贵而精美的器物一一焚烧、砸毁,并深埋到了地下。当它们重见天日时,大多数是“粉身碎骨”“遍体鳞伤”的,幸好有文物修复师的妙手,我们才能看到这些“国宝”的“庐山真面目”。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三星堆文物“焕新”的故事吧。 三星堆的“文物医院” 三星堆出土的文物,大多在埋藏时就受到了人为的破坏,加上历经了几千年的岁月,绝大多数破损严重。就
炎炎夏日,酷暑难耐,我们如果能够吹一吹空调,再吃上一盒冰激凌,是不是十分惬意呢?那古人是如何熬过挥汗如雨的夏天的?他们极有智慧,在2400多午前就发明了既能当空调,又能当冰箱的“神器”——冰鉴。 冰鉴的由来 看,这就是战国时期的青铜冰鉴,出土于湖北省随州市的战国曾侯乙墓,距今已经有2400多年的历史了,堪称世界上最早的冰箱。 青铜冰鉴的长宽均为76厘米,高63.2厘米。它的支脚是四只龙首
欢迎参观我的家 大家好,我是弗雷德里克·莱顿,一个生活在100多年前的艺术家。1830年,我出生在英国的约克郡,小时候曾跟随父母去罗马学习艺术,29岁定居伦敦。我擅长绘画和雕塑,48岁时成为英国顶尖艺术学府——皇家艺术学院的院长。维多利亚女王还亲自授予我男爵爵位呢!我可是英国当时唯一一名以画家身份受封贵族的艺术家。 看,这是我在伦敦的家,也是我平时创作时的工作室。这座“私人艺术宫殿”,是我
下图都是古人生活中的日用品,请你仔细看一看,它们分别与现代生活中的哪些日用品有相似之处呢?试着连一连!连好之后在本期找一找答案,看你猜得对吗?
“进来吧。”贾湖骨笛跟着孟里奶奶走进一项帐篷——这帐篷从外面看非常袖珍,到了里面才发现“别有洞天”,空间十分宽敞。帐篷中间摆着一组姜黄色的沙发,窗户下有一把摇椅和一个很旧的火炉。炉子上坐着一把茶壶,正在咕嘟咕嘟冒气泡。 大家穿过帐篷,来到一个围着篱笆的小花园中。小花园里种着许多奇怪的植物,孟里奶奶摘取了几种看上去很奇特的植物叶子,将它们放在一个白色的碗中捣碎,又加入一些液体,一碗土黄色的药就
有一则笑话,说现代人到了秦朝,想吃拍黄瓜,发现黄瓜是汉朝才传人中国的:想吃炸花生米和炝土豆丝,但花生和土豆都是明朝才有的。来碗西红柿打卤面总可以吧?对不起,西红柿也是明朝传人中国的。 其实,我们生活中的很多食材,都是伴随着与国外的交往逐渐传入的。恐怕很多人都不知道,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小麦也是“舶来品”。不过,小麦传入的时间可比张骞出使西域的时间早多了。 早在商朝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小麦的记载。
只要主义真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这首诗掷地有声,它的作者是坚定的革命者夏明翰烈士。他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崇高信念和气节,感动了一代代中国人。 1921年冬天,湖南衡阳人夏明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后,他逐渐成长为我党早期的农民运动领导人之一。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夏明翰得知消息,满腔义愤地写道:“越
真的是野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