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习近平文化思想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又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现实要求,创造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在文化理论上的最新成就,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物质基础与精神文化辩证关系的思想,巩固了文化主体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视域下的意识形态批判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承继党的历史的文化思想,又立足变化发展的现实,与时俱进地推进党的文化思想理论化、体系化;习近平
内容提要 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全面呈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性、整体性和优越性。近代以来,任何国家的现代化都是社会有机体的整体性发展和历史性跨越的过程和结果,因此在具体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性时,应该准确把握其总体意蕴。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理解中国特色的基本条件是充分认识世界现代化的完整样貌、复杂理论和丰富实践,根本前提是社会主义中国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经验和发展性优势。在厘清共同特征与共有典范差
内容提要 现代化道路的普遍性逻辑要求国家及时根据生产力发展水平调整生产关系,不断向更多人口持续分配新增的政治权利和经济财富,使更多社会个体持续受益,调动其参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积极性,继而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国家探索现代化道路的过程还应注重联系本国特殊国情。资产阶级的本质属性在一定程度上滞涩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资源流动,西方现代化进程也因此受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则在尊重本国国情的
内容提要 马克思自然观突显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内蕴自在自然与人化自然两重维度。在自在自然维度,马克思自然观厚植自在自然本体理念,强调自在自然的客观实在性,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供规律指引。在人化自然维度,马克思自然观厚植人化自然实践理念,强调人化自然的主体需要性,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供价值遵循。新时代,要以马克思自然观为指导,将合规律性原则与合目的性原则有机结合,深刻把握科学性与价
内容提要 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对社会空间的分析具有政治变革的维度。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再生产将传统的物理空间生产转换为资本主义的抽象空间。空间作为固定资本不断被纳入资本增殖的规定中,成为资本主义维持自身存在的新增长点。但是,空间生产的资本化同样也导致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矛盾的空间化,资本主义抽象空间的生产不断将劳资矛盾的对立在空间上再生产出来。抽象空间生产实践所产生的交换价值与使用价值、整体性
内容提要 数字资本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一种新样态,在资本与数字的合谋下出场,通过权力与算法的耦合、技术与宣传的合奏,使得世界范围内的意识形态斗争转向数字化。但这种新样态本质上依然属于资本主义范畴,仍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数字资本主义借助数字技术护持霸权地位,借助数字剥削拉大社会鸿沟,借助数字资本吞没劳动主体地位,借助数字景观营造意识形态幻象。应立足马克思主义视野,审思技术发展逻辑
内容提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深刻阐释了金融强国的理论内涵,明确要坚定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释放了以金融高质量发展推进金融强国建设的鲜明信号。立足新时代中国国情,有必要以唯物史观理解金融强国的理论内涵,进而探讨从金融大国迈向金融强国的现实路径。从发展的视角来看,金融强国目标的提出是遵循现代金融发展客观规律、循序渐进发展的历史必然结果,是提升国家软实
内容提要 我国现行住房制度与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的目标差距显著,症结在于普通商品房结构性过剩,重售轻租、重商品轻保障和供需错配的结构性矛盾突出。系统构建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合理住房制度,需要协同发挥政府和市场两种力量,以普通商品房合理调控推动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以保障性住房合理建设推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以改善性住房合理供给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房地产税改革将从效率、公平和治
内容提要 随着世界秩序的演替以及经济增长引擎的转变,全球经济发展的价值取向与核心理念发生了深刻变迁。伴随着对传统数理经济学的深刻反思,人文经济学研究逐渐从“隐学”演变为“显学”,成为一种全新的理论框架和研究范式。回顾其发展脉络,人文经济学理论的历史演进历经人性与经济交织之思的孕育阶段、理性选择与人文关怀兼具的萌芽阶段、具有经济行为嵌入性的初创阶段、聚焦审美经济与文化消费的拓展阶段以及人文向度聚焦与
内容提要 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战略论述,以系统观念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牢牢把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定位,始终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导向。解决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系统认知、绿色发展区域系统性联动、绿色发展主体系统协同推进等问题。以辩证思维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协同发展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样板,以多元主体协同汇聚绿
内容提要 网络空间是人类创造的全新的生活空间,它既有存在论意义上的物质性、客观性,也有认识论意义上的建构性、主体间性。社会世界是人类直观感受到的、现实生活的世界,是人类对经验的、感知的世界的理解和解释,是主体间不断进行的建构和再建构的过程和结果。网络空间可以被认为是社会世界的一个载体或容器,网络社会世界是在网络空间内展开的数字生活。在数字技术、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世界不仅包含现实社会世界
内容提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公共政策评估研究和实践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自第四代评估的概念提出之后,公共政策的外溢效应评估即社会影响评估在国际上呈现三种发展趋势:建构主义、民主协商与伦理约束。从价值观视角剖析,三者体现为科学主义与实证主义反思所引领的本体论与认识论的变革;从方法论视角审视,三者体现为多元主体治理与解释学辩证所代表的创新趋势。新趋势是科学化与民主化两种倾向
内容提要 信息贫困已成为我国老年人群体融入信息化社会,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障碍之一,亟待有效治理。基于可行能力视角,以信息需求与信息获取能力双维度划分老年人信息贫困类型,并在N市开展调研来映射老年人信息功能现状、信息需求层次、信息获取渠道及信息贫困影响因素,最终呈现老年人信息贫困现状。为有效治理老年人信息贫困,必须大力推进智慧养老,着力于老年人信息可行
内容提要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受人文社会科学“语言学转向”的整体效应影响,政治思想史研究出现了“语言学转向”的变化趋势。这一趋势发生在20世纪下半叶政治思想史研究在政治学、历史学等相关主学科中学术地位不断下降的背景之下,从而也被视为政治思想史研究积极寻求研究范式创新的重要体现。通过对政治思想史研究中的“语言学转向”问题进行总结和反思可以发现,虽然“语言学转向”拓展了政治思想史研究的议题思路,并提
内容提要 从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来看,历次技术革命都会带来经济组织的演进,也会驱动政府变革,包括被动的适应性变革与主动的组织学习,革新政府职能、组织形态与价值目标。从实践逻辑来看,新技术革命催生了新型企业组织,为了更好行使经济管理职能和社会服务职能,政府会利用新技术赋能治理过程。更重要的是,新技术革命下的政府变革绝不会止于“电子政务”或“政务信息上网”,而是会更多学习平台经济组织,以平台型政府建设为
内容提要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压舱石。协商治理通过激活乡村传统文化、塑造高素养主体、提供技术和载体支撑,从价值共识、行动聚合、保障措施等层面赋能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乡村协商治理是协商民主在乡村治理场域的集中体现,内含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意蕴,并在资源禀赋、乡土民情上形成有别于城市协商治理的独特风格。当前,乡村协商治理赖以实施的乡村社会结构与乡土人文环境有了新的变化,其在目标指向、组织引领
内容提要 第三次分配实施的本质在于优化社会资源的配置、改善收入分配机制的不合理。深刻认识与理解第三次分配的主体与客体,才能更好地把握第三次分配的主导机制,促进第三次分配作用的发挥。在财富再分配助力共同富裕实现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第三次分配,也要从整体性的视角出发对财富分配的内容与分配效应进行反思。我国追求的共同富裕是精神富裕与物质富裕的统一,这一特点应该体现在财富创造与分配的全过程中。同时,财富
内容提要 在双碳目标下引导碳交易企业积极主动地开展自我合规,是健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重要路径,亦是国家行政监管模式发展成功的关键。规制理论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合规中的行政监管提供了规范性启示和有益性借鉴。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合规管理的行政监管不断优化的过程,是回应型规制、智慧型规制和后设规制从理论逻辑转化为实践逻辑的过程。目前,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合规管理的行政监管存在立法规范相对滞后,风险管理明显不足以及
内容提要 数据爬取行为在数据平台的发展中必不可少。刑法的过多介入导致数据垄断,阻碍了市场竞争,需要对过罪化的趋势加以纠正。在数据共享的视角下,数据不同于个人信息,控制者对其没有决定权,不能仅因为Robots协议或反爬虫措施就认定获取行为的非法性;亦不能无视数据爬取行为的特性,沿袭司法解释的规定使罪量限制形同无物,对此类行为的规制应由降维转向升维。数据爬取行为促进数据共享,符合社会公共利益。应以以下
内容提要 对智能量刑系统司法地位的理论回应止步于没有实质内容的空壳概念——“辅助量刑”,其仅能在宏观层面达成暂时的妥协,无法在微观层面将智能系统限制在辅助的轨道,进而引发智能系统与人类法官隐性的“主体冲突”,主要表现为智能系统“以最终宣告刑为输出目标”和“以刑之裁量为功能目标”。主体冲突的化解要务实地以当前的技术供给现状为时代背景,如正视并利用智能系统的“机械性”、认识到“量刑预测”与“量刑决策”
内容提要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运行需要海量数据,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提供者可能会未经同意处理大量个人信息,在构成个人信息合理使用时主要有以下三个问题:合理的范围不明确,现有履行告知义务的方式阻碍其合理使用个人信息,在提供服务阶段处理个人信息的具体行为与履行内容审核等安保义务的处理目的相分离。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运行机理,从其运行的研发阶段和提供服务阶段,来分析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提供者适用个人信息合理使用
内容提要 中唐雅乐建制整体处于停滞状态,俗乐却因为君王喜好及朝廷鼓励与政策支持、宦官集团的高度重视及藩镇的着力追求而走向全面活跃,这种发展格局带来了中唐宴乐之风的全面兴盛。由于诗歌的创作与表演是中国古代社会宴会的传统内容,宴乐之风的全面兴盛对中唐诗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受此风气的影响,作为中唐音乐诗重要类别的乐人诗有了新开拓:就内容而言,淡化了乐人的容貌描写,重视刻画他们的表演神态,并以容貌来反衬
内容提要“元宇宙”是以数字化形式构建的虚拟时空,其特点是能够拓展多维度社会形态、延展时空边界、加强感官体验,为目前音乐产业带来革新。元宇宙视域下,以数字科技为基底,衍生出元宇宙音乐演艺、元宇宙音乐数字公共空间、元宇宙音乐商店与商品、元宇宙数字音乐平台、元宇宙在线音乐教育平台、元宇宙音乐治疗等新模式与新业态。研究缘起于元宇宙突破时空形成的行业环境变化,变革于数字科技的更新迭代及社会新生事物的接受程度
内容提要 明清小说普遍凸显运河危险而且容易滋生故事的质感,这一笔触同时也显露出处于隐匿状态的叙事动作,为叙事研究提供新的可能。就运河、叙事与明清小说成书的关系而言,世代累积型小说的成书过程,宛如地层叠覆那样完整保留多个历史时期的运河信息;即便是面对文人的案头创作,运河也不失为缩小成书时间范围的新材料。进一步研究表明,明清小说依托运河出行路线呈现城市布局,围绕运河码头烘托城市环境,并习惯将运河桥梁设
内容提要 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提出民权初步思想,主张训练民众开会以培养现代公民,进而实现“纠合群力”“发达民权”。借助学校和民众教育,南京国民政府以普及和演习议事规则为着力点,实践了民权初步思想。在学校,国民党注重传授学生系统的议事规则,训练其专业的议事技能。围绕选举权的行使,以识字为先导,国民党面向失学民众普及议事常识并训练其使用选举权。受观念束缚,受训后的民众议事能力与孙中山的设想仍有较大差
内容提要 北宋前期对南方族群的治理虽皆以“羁縻”为原则,但在荆湖、川峡、岭南等地区的统治实态呈现了明显的区域差异。这一现象的出现,不仅与各地区族群发展水平相关,更深受宋廷对族群边地所毗邻核心区域治理深度的影响。宋廷在统一南方并重建地方行政体系与军事体系时,基于南方地区治理与猜防的双重考量,兼顾各地区社会秩序、风土人情、自然环境等因素,采取了不尽相同的统治措施,造成宋廷统治力在各地区的不均衡分布。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