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传媒杂志社借助每年主办的传媒年会,分别与重庆大学、湖南大学、河南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合作,举办传媒教育论坛,邀请学界、业界专家和传媒类专业期刊主编,就目前传媒教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展开研讨,寻求破解之策。笔者作为传媒年会及传媒教育论坛的策划者,对传媒教育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破解之策有一些思考和见解,现整理出来供大家参考。 问题一:学界与业界间的壁垒依然存在。在传媒教育领域,业界与学界之间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 徐立京:人民日报社系统谋划、多措并举加快新型主流媒体建设,扎扎实实抓好内容建设这个根本,全力以赴抓报道质量、抓优质新闻产品的持续供给;踏踏实实践行“四力”,让“脚底板下出新闻”的优良传统在数字化、智能化条件下更显价值和力量;老老实实研究受众需求,以实实在在的传播效果发挥好主流媒体导向作用。用政治能力引领新闻能力,用技术能力发展新闻能力,用运营能力支撑新闻能力,加快建设以新质生产
新闻传播学自成为教育部设立的国家一级学科以来已经有30余年了,该学科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和成果,正体现了彼时教育部批准建立该学科时的国际视野和前瞻性。该学科是在中国原有的宣传工作实践和带有强烈苏联色彩的新闻学科基础上形成的,经过了20世纪80年代的思想解放和90年代的传媒市场化实践,又吸收了美国大众传播学的理论成果,进而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新学科。 AI技术的发展,给新闻传播学科乃至整个传媒领域学科的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系统执行人类智能任务能力的相关思想、技术和技巧的集合。随着数据、算法、算力三大要素的不断突破,人工智能已成为社会进步、国际竞合、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人工智能+”逐渐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当下,人工智能逻辑与新闻传播逻辑相互耦合,新闻传播从业者所需的专业知识、价值理念
当今时代,影视艺术已经成为最大众、最流行,也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形式之一。电影市场与票房屡创新高,电视剧创作与收视热点频出,影视明星话题不断,影视奖项层出不穷,影视类高校与专业纷纷创设……尤其是在数智时代背景下,处处都是摄影棚,人人都能编导摄,微电影、短视频、微短剧等泛全民化影视创作早已在“微小抖快”上蔚为大观……但也许正因为身处这场大众影视的狂欢之中,我们才越发能体会到一种作为影视艺术教育工作者的特
当今社会,传媒行业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显性代表和国家形象的硬招牌,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与此相关,传媒教育的发展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进入了快车道。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传媒教育作为主流媒体人才培养的摇篮,在贯彻这一精神中就要着力推进传媒教育系统性变革。笔者结合河北传媒学院的实际工作,探讨大力推进的传媒教育系统性改革中的五个关键环节的转型问题。 使
新质生产力是在新一代数字技术迅猛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广泛应用的背景下提出的重要概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以数据为核心要素,通过数字科技的创新应用,在全要素生产率、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及制度环境等方面展现出与传统生产力不同的特质。它体现为在高质量发展中追求最优效率,在产业体系中优化附加值结构,在市场体系中释放制度红利,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