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科技事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指出:“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学研究不断突破人类认知边界,技术创新进入前所未有的密集活跃期。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一体
作者介绍:元英进,合成生物学研究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津大学教授。创新群体负责人,“973”项目首席,合成生物学重点研发专项执行专家组组长,教育部“珠峰计划”合成生物学前沿科学中心主任,《合成生物学》主编。主要从事合成生物学研究工作,建立了酵母基因组混菌标签缺陷定位及双标靶向精准修复方法,成功化学合成出五号和十号两条酵母长染色体;还开发出基因组重排控制方法,创制高产酵母菌株,实现工业规模应用,打通
作者介绍:姜培学,中国科学院院士,工程热物理专家。现任清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清华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院长,中国节能协会理事长,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第九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常务理事,热科学与动力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二氧化碳资源利用与减排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国际传热会议主席,俄罗斯莫斯科动力学院荣誉教授,英国诺丁汉大学荣誉教授,Internati
作者介绍:邓龙江,中国工程院院士、电子科技大学教授、电磁功能材料专家。长期从事电磁辐射控制材料领域的基础理论、制备技术和工程应用研究。研制了一类磁各向异性纳米晶片状电磁波吸收剂,发明了多层结构多频谱电磁辐射控制材料的设计方法,在电磁辐射控制材料的“薄型化”和“超宽带”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并产业化,保障了重大工程任务的需求。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2
作者介绍:朱为宏,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华东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精细化工研究所所长。长期致力于光敏化学产品工程研究,在光敏化学产品稳定性强化、过程强化、高端化应用取得系列创新成果。在Science、Nature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350余篇,被SCI引用近2.5万余次,H指数为84,科睿唯安化学领域“高被引科学家”,申请中国发明专利36项,其中28项已授权;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两项(201
作者介绍:童小华,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副校长。目前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测绘、遥感科学与技术组成员,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市航天测绘遥感与空间探测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航天测绘遥感与深空探测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成果应用于嫦娥探月、火星探测、测绘卫星等。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并获光华工程科技奖、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领衔
摘要: 创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是推进农业绿色生产转型的重要政策。本文利用浙江省2011—2022年60个县(市、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机器学习方法,探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政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设立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可促进农业绿色技术进步和农业绿色技术效率提升。调节效应分析发现:生态环保资金能正向调节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政策的绿
摘要: 采取有效的政策举措促进我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不仅是实现我国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政府和学界广泛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本文基于2011—2021年我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从乡村产业的规模、结构、创新与效益4个维度对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并揭示了其时空演进特征。在此基础上,聚焦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通过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了其对我国乡村产业
摘要: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和推动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但不容忽视的是,科技与产业脱节仍是当前制约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迫切问题。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提高有助于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这一结论在控制内生性和进行稳健性分析后依然成立
摘要: 扩大技术市场规模对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以2004—2020年为研究时段,利用机器学习与文本分析方法,测算各省(市、自治区)农业科技创新质量;在此基础上,实证分析技术市场规模对农业科技创新质量的影响效应,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揭示了技术市场规模影响农业科技创新质量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技术市场规模对农业科技创新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这一影响在中部和东部地区较强,而在西部地区则
摘要: 创业正规化是促进农民创业融入现代农业产业、创造规模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石。现有研究大多从正式制度视角探讨创业正规化,忽视了宗族文化等非正式制度对农民创业正规化的作用。鉴于此,基于制度理论,利用地区族谱数量测度宗族文化,探究宗族文化对农民创业正规化的影响,并探讨了内/外群体社会信任的中介作用和数字化水平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宗族文化抑制了农民创业正规化;
摘要: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背景下,企业积极履行ESG责任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企业价值的问题备受各界的广泛关注与讨论。选取2009—2021年中国沪深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实证检验了ESG表现对企业账面价值和市场价值的影响效应,同时立足于企业创新投资决策的视角,分别探讨了企业创新投资水平和创新投资结构在上述过程中发挥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ESG表现对企业账面价值和企业市场价值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良好
摘要: 企业环境违规会给自身股价、声誉等带来严重后果,但是否会波及供应链企业仍有待考察。基于2011—2021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利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从风险效应和资源效应角度探究了供应商环境违规对企业创新投资的链式传染效应。研究发现,供应商环境违规显著降低了企业的创新投资和探索式创新投资,对开发式创新投资的效果虽然为负但不显著,而ESG绩效能够帮助企业抵抗供应商环境违规的负面冲击。机制效应表明
摘要: 环境保护税法是促进企业绿色创新的重要驱动力。基于环境合法性和资源依赖理论,采用2007—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非平衡面板数据,以《环境保护税法》实施为准自然实验,使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方法(PSM-DID),分析了中国环境保护税法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环境合法性、绿色补贴和融资约束的链式中介效应以及市场垄断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环境保护税法的压力机制和激励机制对企业绿色创新具有促
摘要: 为了有效应对高管人力资本的动态性问题,企业亟须将传统的静态股权激励机制进行变革。本文基于第一类代理问题与动态激励相容的视角,采用2010—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高管股权激励动态性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并探讨研发投入在其中可能存在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高管股权激励的动态性与长期成长性绩效显著正相关,与企业短期绩效不存在相关关系;高管股权激励的动态性与研发投入显著正相关;研
摘要: 发展数字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在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了区域、城乡、行业和阶层4个层面共同富裕水平,以及通过指标体系量化了数字经济水平的基础上,考察了数字经济对于不同层面共同富裕的5种影响机制,并进一步通过地理、经济和技术邻近矩阵探究了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产生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可以通过消费升级效应、规模经济效应和产业结构调整效应影响多个层面的共同富裕,但技术创新效应和产业
摘要: 在共同富裕内嵌于数字经济发展的现实背景下,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协同深化数字化转型并践行共同富裕方针,构成数字经济与共同富裕协同推进的重要基础。因此,从企业层面出发探讨数字化转型对内部共同富裕的影响及内在作用机理,以2010—2020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为基础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能够提升企业平均薪酬并降低高管与员工之间的薪酬差距,同时发挥“做大做好蛋糕”与“分好
摘要: 以科大讯飞和东软为案例研究对象,挖掘企业基于数字化能力构建开发智能解决方案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进行智能解决方案开发时通常面临来自需求维和技术维的双重压力,企业可以遵循面向需求认知和面向技术设计的行动逻辑来构建数字化能力以推动智能解决方案开发。具体而言,基于数字化能力构建的智能解决方案开发过程表现为技术驱动型和业务驱动型的差异性特征,且分别遵循串联式互补机制和并联式协奏机制,串联式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