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纳木依是生活在藏彝走廊安宁河及雅砻江地区的藏族支系,与彝汉杂居形成和谐共生关系。梳理与观察纳木依与族内群体以及其他民族的历史关系与现实互动,不难发现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历史必然性和主观选择性。历史上,其先民在主动或被动的民族迁徙进程中,促进了包括纳木依和各族群先民在风俗习惯、文化心理上的吸收与融合,形成复杂的血缘、亲缘、地缘关系;现实中,其在与其他民族平等和谐的政治互动、互助互利的经
摘要:民族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和发扬民族地域传统文化是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举措。基于八桂文化传承,在深入挖掘八桂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提出八桂文化研学课程开发思路,即确定民族地域文化传承的课程目标、融合民族地域文化特色开发课程资源、课程实施体现“研学相长”理念,探索民族地区研学课程开发的范式,帮助学生了解民族文化,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实现
摘要:“开发者文学”是具有时代性特征的文学,当代开发者的“社会主义自觉性”是当代开发精神的根本要义,只有反映了当代开发者精神的文学作品,才是本质意义上的“开发者文学”。其在题材和精神实质上有相对明确的规定,但在文体、角度、手法、风格甚至表现形式方面并无限制,自身形式的多样性促成“开发者文学”传播的跨媒介性。在跨媒介传播中,最具规模与影响力的当属以新闻片、纪录片、电影和电视剧等大众传媒艺术形式进行的
摘要:从三个时间段出发,论述了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即近代时期西北民族地区城市的发展变迁。19世纪中后期,在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代表的现代化变革的推动下,西北民族地区城市现代化发展正式开启,虽然成效远远不如内地,但其对西北民族地区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显而易见。民国时期,西北民族地区政局动荡不安,军阀割据和混战不断,各族人民深陷极度贫困、哀鸿遍野的境地,民穷财尽、经济萧条,城镇屡遭破坏,城市发展缓慢迟
摘要: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近代以来,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结果都以失败告终。社会制度腐败和经济技术落后是近代反侵略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这一正确认识来源于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与各种救国力量及救国方案的辩证分析而得出的科学结论,其为当今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在复兴之路的“赶考”走上康庄大道提供了启迪与定力:(一)坚持发展新质生产力,这是复兴之路的根本动力;(二)坚持自我革命,这是锻造强有力的中国
摘要:青年发展型城市作为一个系统概念明确提出以来,张家港市紧跟步伐,成功入选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县域试点,陆续发布了《张家港市人才礼遇办法》等一系列专项政策,成效明显,高校毕业生的留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也存在明显不足,突出地表现在青年的宜学、宜居和宜业三个方面问题。对策建议:(一)搭建教育与科技创新平台;(二)注重青年创新创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三)建立健全青年公共服务体系,丰富文体艺活动,增强青
摘要:福斯特对资本主义批判的核心理论关切在于资本逻辑的反生态性。他通过重构马克思的物质变换断裂理论阐述了在自由竞争时代资本逻辑对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断裂,回应了马克思是否为生态学家的争论。他认为,马克思生态学的最大优势在于通透的关于资本逻辑的分析,自己则坚定地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关于资本生态维度批判的相关内容。福斯特认为物质变换断裂作为生态维度批判的核心理论,并在剖析当代生态问题时沿用其分析框架,戳穿资
摘要:通过对地缘政治学位置、距离、区域三要素中最为关键而复杂的地理距离概念进行文献梳理和定性分析,发现其具有模糊性、非同质性、不变性三个方面的不足,认为在国际地缘政治分析中使用“效应距离”概念来代替“地理距离”概念更为恰当,并给出了效应距离的计算公式及其在不对称情况下的解决途径。归纳出基于效应距离的国家地缘政治所应当追求的缩短本国核心地区到本国边境地区的效应距离、谋求增加敌对国家到己方核心地区的效
摘要:政府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已是大数据时代政府的发展趋势,以数据共享为前提各个地方也积极推行了“最多跑一次”“一次都不跑”等多项便民改革。为了厘清跨部门政府数据共享在数据治理、共享路径安排、共享价值方面的机理,构建“输入—转换—输出—反馈”的分析框架,形成以政务数据治理为根本、以共享路径安排为依托、以公共价值创造为追求的跨部门政务共享实现路径。 关键词:政务数据;跨部门;政府治理;数据共享 中
摘要:以H大学女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当前H大学女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女大学生认为工作对于女性非常重要,但是当前的就业形势对于女性并不乐观,尤其是职场的性别歧视问题比较严重。女大学生对于就业相关的自我认知也有偏差。对策及建议:在社会方面要转变观念,改变歧视女性就业的错误认识;强化对劳动力市场的监管,完善法律法规;学校和家庭教育方面也要引导学生独立自强;个人规划
摘要:采用横断历史元分析方法,选取2012至2023年间发表的70篇文献,探讨中国青年网络利他行为近12年以来的发展趋势及背后可能的社会原因。结果显示,我国青年网络利他水平在12年间显著提高(β=0.347,p<0.01),上升了0.63个标准差。当年、1年前、3年前与5年前的社会经济条件、社会联结与威胁、教育水平的变化均能显著正向预测我国青年网络利他行为的上升。在社会宏观层面,此增幅变化可
摘要:当前,我国围绕重度残疾人护理问题加大制度供给,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成效。但护理补贴有限,在符合残疾人家庭期望、满足残疾人护理需求以及瞄准偏误等方面仍存在问题。通过梳理日本、德国两国在残疾人福利补贴制度和残疾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方面的做法,旨在为我国建立重度残疾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提供借鉴和参考:(一)促进老年人与残疾人两个护理人群的覆盖与制度融合,建立科学的护理需求评估办法;(二)促进非正式护理发展
摘要: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促进绿色消费势在必行。基于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对河北省绿色消费文化现状展开调研,分析调研数据,总结当前河北省建构绿色消费文化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从四个方面建构河北省绿色消费文化,为河北省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价值引领,即贯彻新的发展理念,推进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坚定文化自信,把握绿色消费文化构建方向;加强宣传教育,弘扬日常生活绿色化风尚;完善体制机制,推动
摘要:“治”是中国法律文化中较少研究的一个重要符号。近年以来“气候—文化”影响模式的研究不断深化,多学科共同探讨法律文化成为可能,扩展了法律文化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通过对全新世海平面的研究,可以解释构成中国古代信仰和集体经历的传说。传说中的人类治水的活动造就国家和法律文化,也造就了“治”与卡里斯玛权威的联系。汤武革命破坏了卡里斯玛权威,也使得“治”摆脱了神秘,成为了人为的事宜。在诸多“治”中,“治”
摘要:基于Martin评价理论中的态度系统,从积极话语分析的视角,以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为研究语料,通过分析语料中的评价性资源,探究其构建的中国国家形象。结果显示,积极态度远多于消极态度,判断资源占比最高,鉴赏和情感资源占比较低。三种评价资源下分别呈现了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和谐稳定,坚定自信、统筹全局,亲民包容的中国国家形象。 关键词:态度系统;积极话语分析;《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国家形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X媛”式的网络流行语,其中的语素“媛”出现了语义贬降和类词缀化的趋势。通过检索与“X媛”族词汇相关的网络新闻并借助百度指数,对“X媛”族词汇的形成过程进行了全面考察。词义的变迁和新词族的产生是社会的、认知的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通过对“X媛”式的网络流行语构建过程的概念隐喻、概念融合进行研究,可以解释词义变化和新词族产生的动态过程和认知推理机制。 关键词:“媛”;网
摘要:反切是一种注音方法,它是用两个汉字注出另一个汉字的读音,也是中国古代对汉字字音结构的分析。反切规律古代反切转换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读音上可从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方面发现规律。但反切存在用于注音的切语用字繁杂不一,是间接拼音、汉字古今音不同以及汉语方言方音不同导致反切失效等局限性。反切实际情况复杂,现有规律不能保证适用所有反切,不能作为万能法则。 关键词:反切;声母;韵母;声调 中图分类号:
摘要:概念隐喻可分为结构隐喻、方位隐喻、本体隐喻。其作为一种认知和思维方式,为研究语言现象提供了新的思路。广告是广告商吸引消费者,刺激消费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分析英语化妆品广告语中概念隐喻的应用和启示,能够帮助消费者更好地理解英语化妆品广告蕴含和意图传达的产品信息,为广告策划者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以创作出更好的、更符合消费者消费心理的广告语。通过运用定性与定量、理论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摘要:随着公私融合的民法典时代到来,公权力无论是基本立场还是发展趋势上都必须作出积极回应。从公权与私权的关系中,把握政府“能为”和“不能为”的边界,明晰“应当为”的职责:即保障权利实施和平衡私权冲突;从政府、市场、社会三者的关系中,聚焦政府如何“做好”,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对此民法典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构建合意自治的市场机制,进行积极有为的政府干预,确立多元主体的协商共治;从观念、规则、机制的角度,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脸识别技术因为具有优化用户体验设计、提高安全认证效率等优势,得到迅速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也对公民的个人信息保护构成挑战。这表现在存储安全性不足、隐私权存在被侵犯风险、监管机制滞后、法律适用范围不明确等方面。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公民个人信息法律保护措施:(一)建立健全数据存储安全标准;(二)明确隐私权保护指导原则;(三)强化监管机构的技术能力和资源;(四)明确法
摘要:近年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已与危险驾驶罪、盗窃罪并进,一跃成为第三大犯罪类型,与行为人主观“明知”的认定标准不够明确直接相关,导致司法扩大化,其有成为“口袋罪”的发展趋势。结合实际案例及相关理论分析,提出应区分“普通人行为”和“专业技术支撑行为”两种情况对“明知”内涵进行限缩认定,对于保持刑法谦抑性和避免僵硬执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具有实质意义。 关键词: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明知”;
摘要:汉朝的律法档案是指两汉时期以律法为内容的档案材料,是两汉王朝立法、诉讼以及法律实践的反映。其突出的特点是以“繁法”“严刑”、重视君权为思想核心,以犯罪与刑罚为主体,辅之以行政或制度法规;主要形式包括律、令、科、比等,均形成于统治阶层。从其渊源看,汉朝的绝大部分律法档案是对秦朝法律档案的收集、编纂;可区分为王朝中央档案库和地方各级官府衙门两种保管方式;档案利用主要体现在司法令官吏的培养和普法教
摘要:红色文化在高校课堂的融入增强了高等教育的时代意义和育人价值。首先,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课堂,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其次,红色文化中蕴含着为人民服务、忠诚于党的核心价值观。红色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素材。以多首红色经典音乐作品为例,探讨其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以及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建议:(一)挖掘红色音乐中的思政元素;(二)引导学生对红色音乐的情感;(三)多媒体技术辅助红色音
摘要:微时代信息传播、社交群体裂变速度快,以及传播内容碎片化,对高职院校大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表现在个性化的“微”表达、自主化的“微”学习、隐蔽化的“微”心理和数字化的“微”行为等方面。微媒体的传播性、信息的海量性和网络环境的复杂性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内容和管理带来挑战。微时代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工作路径在于:(一)树立“微理念”,营造“微环境”;(二)搭建“微平台”,实施“
摘要:通过对高校辅导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关于大学生学习困扰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归纳出影响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三种情境,即挫折经历导致不自信,放弃学业;目标不清晰,缺少学习动力;完美主义引起学业拖延。并结合心理学相关理论,给出对应的干预角度和辅导员谈心谈话示例。同时,梳理了做好谈心谈话工作的启示:(一)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二)建立学生成长档案;(三)做好追踪和回访。 关键词:大学生;学业困扰;谈心谈话
摘要:采用随机抽样法,使用学习压力问卷、积极心理资本和学习倦怠量表对1 55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积极心理资本与学习压力、学习倦怠呈显著负相关,学习压力与学习倦怠呈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学习压力和积极心理资本对学习倦怠有显著预测作用。中介效应检验表明,积极心理资本在学习压力和学习倦怠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医学生学习压力通过心理资本影响学习倦怠,提高医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本,可有效缓解学习压
摘要:以教赛融合推进大学英语口语教赛一体化,打造大学英语口语教赛一体化教学机制,需要围绕口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项问题进行解析,目的是改变口语教学理念,及时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调整。目前实践中,大学英语口语存在如教学观念存在滞后性、缺乏科学的口语训练体系、口语教学的模式缺乏个性化特点等误区,而教赛融合的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纠偏价值,如反向促进教育体系的个性化发展、有助于实现资源体系的整合、能够将企
摘要:教师是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主要承担者。通过对常德市576名乡村小学教师的调查发现:乡村小学教师家庭教育指导情况总体水平不高,主要表现为家庭教育指导频率较低、对象不均衡、形式单一、内容不全面和效能不明显。为此,需要引领乡村家长家庭教育指导需求;提升乡村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完善乡村学校内外联动支撑体系。 关键词:乡村小学;乡村教师;家庭教育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摘要:分享行为是提高智障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其更好地融入社会、参与社会生活,但部分智障儿童不懂得如何正确地与他人分享或不愿意分享,影响了其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移情训练能有效提升个体的分享行为。以1名10岁中度智障儿童为研究对象,根据她的分享行为现状,结合文献查阅,将对其分享行为的干预分为了解分享、体验被分享的乐趣,愿意分享但较被动,愿意主动分享三个阶段进行。在教
摘要:上海孙中山故居是孙中山、宋庆龄婚后唯一的固定寓所,故居保留了孙宋婚姻生活的诸多见证物,尤以其卷帙浩繁的藏书最为珍贵。在5 000余册故居藏书中有两本特别值得关注,即孙中山题赠给宋庆龄的《汉文大系》第二卷及《中国的发展》(The Development of China)。《汉文大系》赠送于孙宋重逢之际,孙中山选择传统典籍来鼓励宋庆龄研习中国文学;《中国的发展》一书则体现了两位伟人婚后共同为革
摘要:自古中国就是一个农业大国,然而近代以来中国的农业地位日渐衰落,固守传统的耕作经验方式,缺乏科学知识、现代技术和机器的有力支撑,为其主要原因。著名农学家邹秉文主持创办中央农业实验所、棉花、畜产检验处、上海商品检验局以及上海商业银行、农业贷款部、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等一系列现代涉农机构,致力于推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农业金融发展,对改善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不利地位,解决农业改进资金问题,推动区域乃至全国
摘要:1913年,民国初立,社会动荡不安。马士伟利用时势在山东长山县创教“一心堂”,发展迅速。1929年2月马士伟宣布“称帝”,6月被南京国民政府剿灭,但马士伟逃至天津,勾结敌伪成立了“一心天道龙华圣教会”,再次做起了“皇帝”。抗日战争胜利后该会被查封,马士伟被全国通缉。马皇帝事件反映出在当时混乱与愚昧的下层社会中,民主共和的观念还没有为民众所普遍接受。 关键词:民国报纸;马皇帝;教会;民主
摘要:通过对绥远城将军满文奏折的深入研究,详细梳理了该城设立满蒙官学的经过,其中包括将军补熙的奏请、军机处的审议以及皇帝的批准等过程,分析了绥远城官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如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管理等方面,指出绥远城官学在培养满蒙翻译人才和选拔笔帖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对绥远城的书院与义学进行了简要介绍,包括启秀书院、古丰书院和启运书院的创办背景、课程设置以及教育目标等,这一研究揭示了绥远城八
摘要:“群”在荀子的思想体系中具有多层含义:“群”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群是人的社会性生命的力量集合,群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分析“群是什么”、“群”何以可能、人何以能“群”、为何“分”使“群”可能等问题,阐释了“群”思想的价值内涵和理想状态。荀子“群”思想之于今天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秩序;建立和维持社会秩序时,注重人道德建设的同时看重人外在约束力,重法是刚性的治理国家的手段;构建和谐社
摘要:“在上班和上进之间选择了上香”,这句话是近期网络上描述某些大学生和高级知识分子矛盾行为的调侃之语。这一方面表现了一些人“躺平”的心理,另一方面也表现了某些人在“骨感”的现实面前选择的盲目和无力。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在哲学上有其理论渊源——20世纪以来兴起的“偶然性理论”,西方形而上学导致的无处不在的虚无主义,以及生存论意义上的“希望哲学”对人生命的根本激发是产生以上矛盾现象的三个主要原因。要从
摘要:基于《〈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两篇著作,联系研究背景及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进程和方法论变革进行研究。马克思不仅逐渐形成了对以往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科学评价,进一步确定了其研究对象,而且逐步确立了其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方法与内容,即从抽象到具体的科学方法以及对逻辑和历史的正确认识;同时,还体现出与其哲学层面研究发展的双向促进。 关键词:马克思;政
摘要: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第44—48节及《单纯理性限度内的宗教》第一版序言中提及了一种对待政治与宗教概念的法权分析。这种分析指出,人们在政治或是宗教意义上的对抗当局的反抗应当是不合法的,这种不合法性所推导出的结论是,人们应当按照服从道德诫命那样服从当局。本文将依据康德的文本,按照康德的逻辑推演思路的演进与变化,在可能的限度内做出有效的批判,并给出基于唯物史观的思考。 关键词:康德;政治哲学;
摘要:乔伊斯的道德虚构主义思想与麦凯的道德错误论一样认为客观的道德事实或道德属性是不存在的,道德判断可能是非真非假,道德陈述所表达的断言和信念系统统一为假。基于演化视角对道德的论证可看出,乔伊斯认为道德判断是无法获得合理性论证的。然而针对道德在人们的生活实践当中的作用是不能被忽视的,乔伊斯提出道德“有用性”虚构的立场,肯定道德陈述具有真值条件,并不是作出断言或者道德信念的表达,是对道德实践的一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