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在此期间,俄罗斯主流媒体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报道。利用道琼斯全球新闻数据库,以2014年以来的媒体报道情况为依据进行定量分析发现,在俄媒近700篇相关报道中,客观中立的立场成为主流,外交领域成为主线,“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为焦点,并发挥了积极的舆论牵引作用。俄罗斯突显出基于本国视角的针对性审视,密切关注由其推动的欧亚经济联盟同“一带一路”之间的相互
摘要:西藏传统法律文化很长一段时期在维系西藏社会秩序稳定、解决民众纠纷、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藏传佛教的深刻影响、习惯法与国家法之间的冲突、以及部分传统法律文化缺乏理性的法律观念阻碍了西藏传统法律文化的发展。在依法治藏背景下,如果能对影响西藏传统法律文化的藏传佛教文化进行合理引导,对具有深厚民意基础的习惯法进行调处,对西藏传统法律文化中的优秀思想进行吸收和利用,让古老的传统法律
摘要: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由于其行为及社会危害程度较大,引起国家高度关注,而M市对于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的帮教工作仍处于探索阶段。针对M市目前存在的民办专门学校的帮教工作机制现状进行抽样调查和研究,认为有四个方面亟待改进:配套设施有待进一步提高;课程设置急需多样化;日常管理安全有待加强;离校跟踪制度有待完善。民办教育视域下针对M市专门学校帮教机制优化对策:(一)加强完善配套设施;(二)丰富学生课程
摘要:儒家“内圣外王”由二者相合走向分流运行,是在“两个结合”时代背景下,儒家文化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行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的时代成果。在此过程中,“圣”“王”分流的内在逻辑表现为:坚持实事求是,遵循历史实际而放弃“圣王合一”的理想追求;坚持系统观念,全面审视发展道路而打破“圣王”相通的衡量思维;坚持辩证关系,正确认识二者联系而立足“内圣”“外王”并重观;坚持问题导向,以发挥“圣、王”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在于加强基础产业建设、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建设乡村人才梯队、重构乡村文化个性和完善农村组织治理。其中,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问题是影响和决定乡村振兴事业的关键。当前,在涉及农村土地使用方面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在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宅基地制度试点改革和《土地管理法》修订等制度性改革方面仍有不足。建议:(一)完善巩固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二)激发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
摘要: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前人思想扬弃的基础上,运用唯物史观系统地论述了世界历史的前提、发展动力和最终趋势,从而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坚持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立足于当前国际国内形势,遵循人类文明发展规律,聚焦于人类现实的物质生活,致力于实现全球人民的美好生活,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思想中国化时代化的积极实践,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前途所在,深刻
摘要:农村公社问题关乎俄国的前途命运,在历史上曾引起持久的争论。马克思首先从公社本身的二重性出发指认了公社在纯理论上的两种可能命运,又通过对公社现实生存境遇的分析确定了现实中两股势力的斗争决定了公社的最终结局,进而形成了关于俄国农村公社问题的完整认知。经过马克思科学论证后所展开的一条公社跨越式发展新路径尽管未能实现,但其思考中所蕴含的人民立场价值向度、社会发展认知逻辑和伟大斗争精神力量仍然是我们解
摘要: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西方国家越来越关注中国的发展,纷纷对中国形象进行解读。以法新社拍摄的《帝国的黎明》系列照片为切入点,从中解读出“暴力的、革命的”“集中的、统一的”“对外积极开放的”中国形象,并从历史、现实、理论三个维度分析其形成的原因,这有助于明确针对西方国家曲解中国形象的策略:传播中国声音,构建话语体系;理清制度差异,打造民主中国;利用多元媒体,把握舆论动向。 关键词:中国形象;
摘要: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奥康纳对西方国家的批判可以区分为经济和生态两个视角,分别对应两个时期。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奥康纳认为西方国家由于存在“政治合法化职能”与“资本积累职能”的冲突而面临日趋严重的财政危机;到90年代之后,一些宏观条件上的变化令奥康纳转换视角,他从生态视角看到了西方国家在处理生态危机中的软弱性。奥康纳两大批判视角启示我们,要警惕西方国家以化解财政危机为动因的霸权主义和以解决生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东西德发展差距增大,造就了20世纪50年代严重的东德难民外逃现象。这一现象引发了东德政府的担忧。“人”是国际关系领域极易被忽略的因素,但在这场危机中,难民这一特殊人群成为了导火索。借助布迪厄关于身体政治的理论来解读难民背后所蕴藏的巨大的象征性权力,将东德难民的“逃离”与统一社会党减弱的权力结合在一起分析,证明象征性权力虽体现出的是一种无意识的力量,但这种力量若控制不好,
摘要:拱火政策是指行为体(一般为国家)为了获取物质、非物质利益,扩大涉及其他国际行为体已有矛盾的政策。为了更好地探寻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引入关于地位焦虑的研究,所谓地位焦虑主要表现为高地位者对于其他行为体在一个或多个领域要超越它的一种威胁感知。霸权国在实施拱火政策时所涉及的领域往往是自己的优势领域,并通过这种优势完成矛盾的解决从而维护自身的地位。以英德海军竞赛为例,英国正是利用自身海军的绝对优势进
摘要:数字贸易规则的制定和参与逐渐成为各国竞争的新兴领域,CPTPP、USMCA、RCEP中数字贸易章节的规则存在许多不同。RCEP致力于减少数字贸易壁垒,同时具有较强的开放包容性;USMCA对跨境数据流动的限制最少且包含最新的议题,但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美国的国家利益;CPTPP与USMCA重合度较高,与RCEP相比所包含内容更广、规则标准更高。我国可以通过促进国内数字市场逐步开放、对接高标准区域
摘要:基于2017年CGSS调查数据和社会分层的视角,分析了中国民众在社会信心上存在的阶层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不同阶层民众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均持相对保守的乐观态度,且民众社会信心随阶层认同地位下降而下降的趋势明显。阶层地位、社会资本、相对剥夺感均会影响民众社会信心,但作用指标、程度和方向存在阶层差异,以及在微观、宏观不同层面的差异。机会公平对各阶层群体的正向影响始终显著,中、下层群体的社会
摘要:放火嫌疑案件由于现场物品燃烧损毁严重,有价值的线索大量流失,致使侦破工作变得极为困难。应以物证为基础,重点分析烟熏、木材燃烧、玻璃破坏和金属变化等现场痕迹;做好现场询问、现场勘查和采集物证等工作;分析放火嫌疑与案件性质、起火点、引火源与起火物、起火原因和嫌疑人等,重建放火案件现场,为最终确认案件性质,侦破案件事实提供证据支撑。 关键词:放火现场;现场勘查;痕迹物证 中图分类号:D918.
摘要:基于英汉词汇对比理论,深入探讨机器翻译和译后编辑如何处理重复词汇的问题。采用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发现,机器翻译系统在处理重叠、反复现象方面取得了进步,但在处理对偶和排比中的重复现象时仍存在局限性。为了提升现有水平下机器译文的质量和可读性,提出三个译后编辑策略:根据词汇语境转变去重复方式、融合或省略对偶排比句中的重复语义以及处理汉语词缀重复时发挥英语的派生优势。 关键词:机器翻译;译后编辑;英
摘要:汉语成语是一种极具中华文化特点的语言形式,其特色鲜明、结构对仗、蕴含典故、音韵和谐。英译时既要保留其外在形式又要体现其内涵信息,因而成为翻译中的一个难点问题。基于社会语言符号学视角,探讨了汉语成语的翻译策略,即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直译、意译、套译、加注、增译和省略等翻译方法,使译者能够从语言、文化、心理和社会的大背景下,多角度阐述文本含义,从而以更宽的视角解决文化障碍所带来的问题,更好地促进文化
摘要: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催生了新型第四方支付平台,它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便利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也滋生了一系列刑事犯罪。总体来看,当前我国非法第四方支付平台犯罪呈现出上升态势,涉案罪名纷繁复杂,犯罪模式多种多样。司法机关在处理此类案件时面临着诸多现实难题,包括涉案罪名之间的界限不清导致类案异判,非法经营罪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因自身的口袋化倾向在司法实践中被不当扩张适用,罪名整体适用碎片化难以形成
摘要:当前,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已形成多种法治保障方式,取得一定成效,但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目前,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法治保障现行方式主要采用法律规范下政府间联合治理,并开展生态保护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在实践中存在流域协同治理立法内容不完善、流域地方协同执法治理力度不足、流域执法与司法协作开展不畅通的困境。因此,有必要以《长江保护法》为基石,从法律制度体系化塑造的角度出发完善长江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的目标要求,民族地区治理法治化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自由贸易港建设背景下,海南作为多民族聚居省份,其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是一个值得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的问题。民族习惯法应如何在立法上突破法理困局,传统管理模式与信息化的融合应如何在民族地区实现是基层治理法治化面临的挑战。当前,应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法治化具体路径,调整民族立法思路,逐步构建海南
摘要:关于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标准及债务清偿问题,相关法律制度几经演变,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家庭婚姻编第一千零六十四条明确规定了夫妻共同债务的有关情形,对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标准更为多元化,但由于现实生活中夫妻债务的情形纷繁复杂,因此该问题的司法认定在司法实务中存在较多争议。通过类型化研究方法对夫妻共同债务类型化区分,分为“共债共签”型、“家庭日常生活所需”型、“共同生活”型、“共同生产经营”
摘要:以矛盾纠纷前端预防化解、综合治理为特点的诉源治理,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防止我国成为“诉讼大国”的有效路径。现阶段实务界和理论界对于“诉源治理”及其机制建设研究所呈现出的概念扩大化、主体模糊化、流程碎片化等问题已成为推进诉源治理机制建设的重要障碍。强调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的治理理念在实践中的理解偏差所引致的追求“治理全面开花”“矛盾法院主导”“民声有求必解”,使
摘要:我国《民法典》居住权制度由保障权利人居住利益而产生,以满足生活居住需要为规则设立依据,允许当事人以约定的方式对负担居住权的住宅进行出租。然而,实践中产生的出租相关问题使得约定出租权的行使需要进一步界定和明晰。应注意合理界分所有权与居住权的权能范围;明确承租人租赁权的对抗保护规则;在居住权登记中明确出租事项约定,限制住宅出租的约定期限,厘清权利遭受侵害时的救济途径。 关键词:居住权;居住权合
摘要:2020年5月,在我国正式进入“民法典时期”的大背景下,让与担保的性质问题引发热议。究其原因是法律规定与实务操作不统一。在民商事交易活动中,让与担保被广泛使用,若依据物权法定原则,会致使很多涉及让与担保的行为被认定为无效。国家出台了《九民纪要》,在实务中认可了其担保权。通过参考德国、日本的担保法构成,对比分析学界对让与担保性质的两大学说(即所有权构造说和担保权构造说),阐述司法裁判对涉及让与
摘要:通过对近年儿童隐喻能力研究成果进行分类综述和分析,发现此领域研究内容涵盖了儿童隐喻理解能力和产出能力、特殊儿童隐喻能力和普通儿童隐喻能力等各个方面,运用了神经心理学研究法、横断式实验研究法、纵向观察研究法和定性研究法等。总的来说,国内外研究均偏重于儿童隐喻理解能力,而隐喻产出能力研究相对薄弱,尤其是学前儿童隐喻产出能力研究比较欠缺;横断式实验研究居多,历时跟踪研究较少。因此,未来儿童隐喻研究
摘要:在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与数字中国建设背景下,《数据科学导论》课程思政建设对于培养高素质数据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以西安欧亚学院《数据科学导论》课程思政建设为例,从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如何更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调整课程考核及评价等方面,系统梳理了《数据科学导论》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与实践成果。持续推进《数据科学导论》课程思政建设应从三个方面着力:(一)提升课程教师团队课程思政建
摘要:随着时代进步和医学教育的发展,传统的“辅导员—学生”的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新时代医学院校学生的管理与服务、医学人才的培养与教育,创新学生的培养与教育模式势在必行。辅导员和学业导师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的内容包括:任职与聘任条件、工作职责划分,以及管理、培训与考核。目前,我国辅导员和学业导师协同育人机制实施存在辅导员和学业导师的权责分工不明确、学业导师的指导效果不佳、学业导师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学业导师
摘要:借助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可视化软件,对以“核心素养+深度学习”为主题的中国知网收录的CSSCI期刊文献进行分析,全面考察我国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趋势。结果表明,“核心素养+深度学习”研究领域的发文量逐年递增,但核心作者群暂未形成,发文机构类型较为单一;研究热点覆盖面广;研究前沿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但缺乏实证研究。基于此,在后续研究中,应加强对“核心素养+深度学习”研究的关注度,打造“核
摘要:教育部新增交叉学科门类是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以学科建设引领教育强国战略的关键举措。其中,将区域国别学设为交叉学科门类的一级学科,体现了国家在解决国际关系领域重大问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实践中对知识体系和人才资源的高度重视与迫切需求。中国特色的区域国别学一头连着中国,一头连接世界其他区域与国家,是涉及全世界时空地域、以及关乎人类生存发展各领域知识与思想的探索和总结,使得该学科必须走实事求是、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大众传媒的影响日益广泛、深刻,一些初中生出现过度社会化问题,呈现出言行举止成人化、人际交往功利化和思维方式成熟化倾向。基于教育社会学视角,运用文献研究法对其进行分析认为,初中生过度社会化问题既源自身心发展内部因素,也受到社会环境、家庭和学校教育等外部因素影响。过度社会化不仅制约了他们的个性成长,还可能妨碍未来社会化,助长社会功利趋势。应从培养学生身份认同、发挥学校教育作
摘要:随着我国越来越重视中职学生的教育及其职业技能的培养,各类中职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层出不穷,而陶行知先生作为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其很多观念可以为职业教育借鉴,通过利用Nvivo12.0对《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研究》一书进行编码,发现陶行知除重视学生技能培养和生活教育外,还尤为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现代职业教育中仍存在学生技能训练不足和爱国精神培育不够等问题,结合当今职业教育现状,建议职业教育加强道
摘要:张謇是近代儿童教育发展的主推人之一,他因为对国力衰退的深思、社会弱势群体的同情以及受日本先进教育理念的影响,创办了近代儿童教育。他通过社会募捐以及实业盈利的收入创办小学、建立师范学校培养教师、增加西式的娱乐活动课程进行儿童教育实践活动。张謇对于儿童教育的实践,提高了南通地区儿童群体整体的文化水平,推动了我国近代儿童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清政府教育改革。 关键词:张謇;儿童教育;盲哑儿童 中图分
摘要:中东铁路工人运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自发性的工人运动,有组织的工人运动以及党组织领导下的工人运动。中东铁路的工人通过工人运动,积极维护自身权益,反抗压迫和欺凌,同时宣扬马列主义,发挥工人阶级的作用站到了抗争的第一线。在日伪统治时期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立志消灭日本帝国主义。中东铁路工人运动成效显著,还展现了其阶段性、曲折性与软弱性的特点。 关键词:中东铁路:工人运动:哈尔滨 中图分类
摘要:新中国成立初期,资产阶级采取多种方式侵蚀党员领导干部,其发送“糖衣炮弹”的形式分为思想和物质两个层面。有一部分党员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后,经不住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诱惑,走上腐化堕落的道路,严重损坏了党的健康肌体。为了保持党的纯洁性与先进性,中国共产党运用运动反腐和制度反腐两种方式进行了反腐败斗争,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政治清明时代,这对我们当前反侵蚀、反腐败斗争有着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和长远的
摘要:19世纪下半叶,美国力图扩大在太平洋与大西洋上的影响力,航运补贴政策成为重要一环。得到特殊惠顾的太平洋邮船公司发挥先锋作用,开辟从巴拿马至美国西海岸的沿岸航线与旧金山至东亚的远洋航线,为美国海洋帝国的构建做出了贡献。但此时推行的航运补贴政策并没有充分实现其国家战略目标,且由于监管不力,PM公司自身的违规操作及竞争对手的阴谋,最终使PM公司因补贴政策终止而衰亡。 关键词:太平洋邮船公司;航运
摘要:现代资本主义的空间扩张一方面改变了传统社会空间的结构要素,另一方面导致了作为社会空间表征的城市空间的物性化。随着资本逻辑在空间领域的延伸,现代城市空间呈现为一个由中心向四围逐级扩散的结构,这种结构一方面导致了劳动阶级的分化,另一方面也引发了垄断性的空间聚集。社会空间在资本的渗透下所形成的物性化现象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的最终垄断结果,使现代社会空间最终被经济的空间形态所取代。 关键词:社会空间;
摘要:费尔巴哈将莱布尼茨本体论特征分成两大问题进行探讨,分别为“本体本质性质与现象表现的关系问题”与“本体的一般性质与特殊性质的关系问题”。费尔巴哈指出了莱布尼茨探讨精神实体本质与现象的关系时,片面夸大本体物质的感性性质,强调感性直观,忽视精神的能动作用。费尔巴哈也批判了莱布尼茨本体论中关于“一般”与“个别”之间的联系,他将物质的一般共性与特殊个性都归结于感性存在的本体本身,取消了莱布尼茨精神单子
摘要: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的力量逐渐渗透进了人类生活世界的方方面面。阿伦特探讨了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类生活被支配和“异化”的现状,指出科学技术使人的能力退化,使人的生活依赖于科学技术的确证。人的思维能力被科学技术所支配,人关于政治和哲学的思考逐渐被数字化所控制和取代。这种情况之下,阿伦特提出要将人解救出来,通过分析劳动、工作与行动,摆脱当前人类生活与思想的困境,建立一种不过分依
摘要:“闺思”是历代抒情文学中十分常见的母题,而比之《诗经》、汉乐府等其他文体,在唐宋令词中,这类题材的作品往往以丰富的象征和隐喻独具特色。借助女性和爱情的描摹,“闺思”小令的抒情主体呈现出符号化的特征,抒情方式蒙眬模糊、不宜指实,从而引发读者产生超越文本本身的更为自由的联想,融合着自身的生命体验,获得深沉的反思和感悟。 关键词:闺思;隐喻;存在焦虑;生命归处 中图分类号:I207.23;K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