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阐释为我们“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价值遵循。讲述中国故事意在塑造中国对外形象,作为中国对外形象塑造的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以中国传统文化基因为形塑基础,传统文化中变易执中、和而不同思想内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实现话语自塑,传统文化中忠恕之道、共富均和、富而教之等思想亦规范、限定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话语表达。自塑与传播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内核与理路,向世界
摘要:陈云粮食安全思想植根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长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具体实践,在新中国成立后形成了科学而系统的论述,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初期对我国粮食安全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产生了深远影响。陈云粮食安全思想的主要内容是,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发展的基本保障;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必须秉持辩证思维,处理好生产与供应、粮食消费流通与供给储备之间的矛盾。陈云的粮食
摘要: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这在国民党和共产党的抗战表现对比当中得到了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倡导、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全面持久的抗战路线,在敌后战场采用符合抗日战争规律的游击战争方式,取得了辉煌战绩,使敌后战场逐渐发展成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这些都是鼓舞中国人民投入全民抗战,并最终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面抗战;中流砥柱 中图分类号:
摘要:作为中国近代的著名华侨,陈嘉庚在商业与管理理念、教育信念、爱国情怀等方面不断深耕与实践。他以诚待人,毅以处世,将“诚毅”作为内核塑造了“陈嘉庚精神”,成为“华侨旗帜”与“民族光辉”。陈嘉庚始终以一种超越自己、超越历史、超越时代的态度持续奋进,用毕生经历揭示“诚毅”的实践内涵在于超越,将超越作为生活准则和处世规范。陈嘉庚在“革命”的时代关注“建设”,推动福建多地教育、文化、社会、经济的发展,亦
摘要:淞沪会战爆发以后,江南地区逐步沦陷,社会秩序趋于崩塌。虽然日军派出宣抚班在各地建立殖民统治,但仅局限于有日本驻军的城镇区域。在远离日军控制的乡村区域,半军事化的民众自卫武装发挥着恢复秩序的重要作用。其中,以管文蔚领导的江南抗日自卫总团为代表的抗日自卫武装在这一过程中发展并兴起,是阻止日军深入控制当地乡村的重要力量。沦陷初期的民众武装承担了本地社会秩序重建的重要角色,是当地民众维系生存的重要支
摘要:乡村振兴背景下贵州发展林下经济是因地制宜利用全省丰富的林地资源,优势互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贵州在林下经济发展上取得了规模扩大、创建品牌、要素齐备的阶段性成果,但还存在着产业融合程度不高、专业人才储备不足、配套设施有待完善、市场竞争力较弱等问题。对此,需要持续强化统筹协调、深化产业融合、优化品牌引领、注重细化要素支撑,以推动林下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为贵州加快建设现
摘要:选取关中平原城市群为研究对象,线性反演2001—2020年关中平原城市群市域的碳排放量,并探究不同尺度上碳排放时空分布的动态规律,结果表明:碳排放增速较快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陕西省中、南部;2001—2020年市域碳排放均表现为显著的空间正相关;2001—2020年市域碳排放的显著性空间关联类型基本一致,表现为高碳排放区集中在山西省和陕西省,低碳排放区集中在甘肃省。本研究能为关中平原城市群区域化
摘要:单身群体是多层面因素共同催化作用下形成的边缘性社会群体,社会排斥既是农村单身群体所遭受的结果,也是导致其姻缘难觅的原因,是一个共生互推的过程。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分析四川H村新生代单身群体在农村场域内的社会排斥逻辑,发现由于场域内资本和惯习的力量,该群体在婚姻、社会和文化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上的社会排斥。提出完善社会支持网络来增进社会资本的力量,重构社会观念来突破传统婚育文化习惯的影响,同时发
摘要:驻村干部培训评估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实地调研滇西边境M镇,采用文献研究、个别访谈法,发现其尚未构建科学有效的驻村干部培训评估体系,存在被评估对象单一、未建立评估数据库等问题。基于CIPP模型等理论,引入三级评估指标,以时间为轴,构建“前评估—中评估—后评估”驻村干部培训全程评估体系,指出评估体系实施注意事项为定性与定量结合,优化评估体系;坚持与时俱进,明确评估重点;注重过程监督,畅
摘要:2023年我国持续完善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券管理制度,出台一揽子化债政策举措,债务管理能力稳步提升,充分发挥了政府债券扩大有效投资作用。展望未来,我国政府债务管理面临更好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优化债务主体和期限结构、切实避免局部地区偿债压力再次集聚以及加快构建债务风险防范长效机制等重大任务。因此,建议通过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优化中央与地方债务结构、构建债务管理长效机制、完善投融资体制
摘要: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正受到中美大国间战略竞争的影响,日本作为中国的邻国及美国的同盟国,其对华政策一贯受制于美国对华关系与政策、日美同盟及中美关系互动等因素。自岸田政府执政以来,在“新时代现实主义外交”理念的指引下,日本对中国总体战略上采取竞争、防范、牵制,对华政策呈现新的战略导向:将中国定位为“最大战略挑战者”;实行政治“实践”与“承诺”相割裂的模式;推动低位政治高位化;插手中国内政等。岸
摘要: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融合了哲学、经济学和共产主义理论的著作。《手稿》以异化劳动为线索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贫富分化现象并探讨了社会矛盾问题,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私人占有和分工而导致的劳动异化现象、平均主义观点进行了批判。《手稿》中体现的共同富裕思想主要有:共同富裕要以雄厚的物质基础为前提,共同富裕实践的主体是现实的人,共同富裕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手稿》中的共同富裕思想对于当
摘要: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异化消费理论既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异化劳动理论,又以法兰克福学派的异化消费理论为重要前提,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关于异化消费的系统理论体系,其中包括异化消费产生的原因、危害以及解决路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异化消费理论对当代的启示是,要把好生产关口,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大环保教育力度,树立正确消费观念;积极倡导正确的生态文明价值观。 关键词: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异化消费;生态文明建设
摘要:“二战”战败后,旧日本军的家属作为“遗族”经历了时代的动荡,原本为了保障生存而建立的互助组织,在时局变动后成为传承保守主义思潮的政治团体。身份认知的转变、对于尊严的渴求以及日本传统神道教的影响使得战后日本遗族很快完成了从受害者到保守主义者的转变。通过将遗族团体作为“压力团体”对国会议员选举施加影响以及在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频频发声,战后日本遗族对日本政治的影响成为当代日本政治右倾化的重要原因之
摘要:民国时期是我国医学快速发展的时期,尤其是在西方医学女传教士的影响下出现了早期教会医学院,培养了一些西式女医。而后一批女性出于自身因素和社会外部因素的影响,自愿选择成为医生,在精湛的技术和性别的优势下逐渐为社会所认可,实现了从“鱼龙混杂的女性医疗从业者”到“专业女医”的职业突破,获得社会对女医同样具有技术专业性的性别认同。但这一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女医在执业上仍存在观念上的障碍和性别上的歧视,性
摘要:“法”与“令”两个概念的古义可以溯及至金文和甲骨文,“法”在先秦时期最初只有“刑法”的含义,后来表示抽象意义的“律则”;“令”则兼具动词和名词之意,表示“命令”。在《管子》的《经言》诸篇中,“法”概念的使用类似后世法家“法”的观念还比较淡薄,同时“令”使用的次数远多于“法”。《外言》以下诸篇“法”概念出现的频次逐渐增多,并作为“令”的依据,往往以“法令”的形式连用。“法”与“令”内涵的演变,
摘要:“牛李党争”是唐朝中后期一场著名的政治斗争,对会昌毁佛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两党因政治立场和利益冲突,在对待佛教问题上存在分歧。牛党倾向于保护佛教,而李党则支持打压。这种对立态势直接影响了会昌毁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使其在不同地区和时间上表现出差异性和复杂性。同时“牛李党争”恶化了当时的政治氛围,加剧了社会矛盾,给毁佛运动带来了更大的阻力和挑战。 关键词:“牛李党争”;李德裕;唐武宗;唐宣宗
摘要:马芳作为明代中后期著名将领,官至宣府总兵,此后马氏后人多将帅,形成马氏武将家族。马芳的崛起与其在治军过程中的“防”“战”的治军手段及用兵之道密不可分。他治军严明、善待将士,安定边防,在战场上身先士卒。作为高级将领的马芳深谙用兵之道,在积极配合各地协同作战的同时多以谋略取胜。马芳对于明代中后期北部边疆防御及军队建设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明代;马芳;用兵之道 中图分类号:K248.2文
摘要:在佛典中有许多对香的描写,它既是人感官感知的对象,也是一种精神上的体验。《往生集》中辑录的事件中大量出现人们焚香和“异香”弥漫的描述,不仅展示了当时社会中的佛教香俗与世俗文化的互动,更是将香塑造成人们解脱的先兆体检和净土修行的功德体量。 关键词:《往生集》;佛教香文化;香 中图分类号:B9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4)17-0080-04 The Dual
摘要:华严经典的流播带来了魏晋、唐朝时期华严思想的兴盛,进而推动了卢舍那佛造像的发展。唐王朝的强盛及对华严信仰的推崇辐射至东亚各国。统一新罗时代,朝鲜半岛上的卢舍那佛造像逐渐流行且结智拳印。日本奈良东大寺的卢舍那铸铜佛像受由唐传来的华严思想与铜铸技术的影响得以建造,东大寺卢舍那铜佛一定程度参照了奉先寺卢舍那大佛,但在背光与胁侍菩萨上两尊佛像差异明显,推测是借鉴了不同华严经典及受到本土化佛造像特征的
摘要:违法审判追责制度经历了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到违法审判责任追究的演进,但现有追责制度存在设计理念“重实体、轻程序”、追责判准不统一、追责主体不中立、责任区分模糊等问题。通过建立法官惩戒制度,树立“实体与程序并重”的理念,建立“追与免”归责原则,确保审判权独立与权责统一,进而构建“层次化”的追责判准,完善违法审判追责程序。 关键词:法官审判责任;错案责任;法官惩戒制度 中图分类号:D926.2文
摘要:对待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以非羁押为常态,以羁押为例外,对于必须羁押的未成年人,加强审前阶段的特殊权利保护尤为重要。目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存在逮捕标准不具体、逮捕率偏高、受教育权与分管分押权受限等问题。基于此,当前应完善未成年人检察工作职能,细化逮捕标准,加强羁押必要性审查;推进二元化立法设计,着力改变未成年人法依附于成年人法的“附属”及“小儿酌减”的立法状态;借鉴域外经验完善未
摘要:理论和实践中,人们对PPP协议的法律性质一直存在较大争议,引发了PPP协议解纷法律救济上的混乱。PPP协议的法律性质争议具体包括民事合同说、行政合同说和混合合同说,由于PPP协议具有公私混合属性,应将PPP协议认定为混合合同,诉讼解决纠纷应适用公、私法律规范审查。具体而言,应建立多元化的解决机制,一是采用德国双阶理论,构建“行+民”或“行+行”的诉讼模式;二是赋予私人部门救济途径选择权;三是
摘要:犯罪附随后果的不断泛化导致轻罪不轻现象愈演愈烈,在轻罪化进程中严重阻碍刑事司法的发展,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确定犯罪附随后果的性质。犯罪附随后果与保安处分的性质具有相似性,两者都是在犯罪人人身危险性的基础上采取的特殊预防措施,但犯罪附随后果包括独立于保安处分的一些惩罚性剥夺措施,且在救济途径上两者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应对犯罪附随后果加以整合,由刑法及其他法律加以规定,使之回归保安处分范畴,这
摘要:基于行政处罚决定公开之“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条件,对行政权进行必要的限制,同时有助于增强政府公信力,最大限度减少对被处罚人的不利影响。行政处罚决定由绝对公开走向相对公开基于社会转型时期政府职能的变化,也是知情权与隐私权辩证关系认识的演化,同时也因为公民权利意识的增强。对于“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公开标准与适用路径,在综合考虑事件社会关注度、公众利益受损程度等因素的基础上,应采取分类处理、梯度公
摘要:近些年光污染侵权案件频发,我国环境法对光污染宽泛笼统、概括性的规定存在一定局限性,光污染防治专门立法缺位弊端日益凸显,多数光污染侵权案件中受害者在寻求救济时缺少精准的法律适用依据以及相应认定标准,进而使举证困难,增大了败诉风险。光污染侵权行为的认定应结合公众可容忍度与客观科学标准,司法办案应坚持环境法社会公益价值取向,立法层面应建立和完善光污染防治的单行法规及其相关防治制度,为光污染侵权案件
摘要:权利本体属于精神世界,它是社会群体基于道德规则得出的赞同性评价认识。自由并非简单地与权利等同,而是与权利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自由分为原始自由freedom及自由权利liberties。原始自由是自有人类以来的一种事实性存在,与三人社会下社会群体评价得出的精神性层面的权利有着天然的区别;自由权利是在道德规则与法律规则对原始自由的限制与约束下演化而来的。对于原始自由这一事实性存在,社会群体基于道德
摘要:以国内2019—2023年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有关外语课程思政研究的230篇中文核心期刊文献为数据来源,借助可视化软件CiteSpace 6.2.R6绘制科学知识图谱,分别对研究趋势、研究热点及高被引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五年来国内外语课程思政研究的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研究热点主要围绕“大学英语”“立德树人”“外语课程思政”等主题展开;高被引文献主要涵盖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实
摘要:课程改革是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着力点。近年来,元宇宙新业态和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给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虚拟数字人技术在课程改革的应用是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实践,有助于提升教师团队的数字化素养,重塑教学新样态,解决职业教育实训课程和校企合作过程中的“短板”难题,实现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数字化转型与创新教育的双向赋能,促进产教融合走深走实。目前该技术在职业院校的应用实践中存在着
摘要:从合同履行的视角出发,通过对424份涉及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裁判文书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目前校企合作存在擅自变更土地用途、越权实施强制措施、学生实习性质不清、合同履行与解除不规范、合作前忽视企业潜在风险等问题。因此,建议立足于校方立场,制定校企合作合法性审批制度;明确学生实习的权利义务性质;明确约定双方解除合同的条件;合作前应对企业进行背景调查、明确学生实习与教学的关系,从而促进校企合作顺利开展
摘要:针对福建省旅游高等职业教育规模扩大不明显、专业布点数有限、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展缓慢、中高职贯通培养起步晚规模小的现实挑战,提出应向我国台湾地区高等技职教育学习,着力推进内涵建设。我国台湾地区技术与职业教育的特色是: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优异的师资课程及设备,健全的产学合作机制,在地化培育的创意人才,鼎盛的国际交流风气。建议福建省从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建立“中高大”贯穿式培养体系和加大政策保障
摘要:贫困治理的关键举措是激发脱贫农户发展的内生动力。基于生命历程理论基础,结合脱贫攻坚经验,选取X县三个脱贫农户为研究对象,经过深入访谈收集与分析资料,呈现他们不同的脱贫轨迹。通过脱贫农户生命历程分析发现,脱贫农户的脱贫轨迹是在外部动力与内部动力共同作用下发生的,内生动力是影响脱贫农户生命事件影响力的关键因素,强化内生发展能力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内生动力;生命历程理论;脱贫
摘要: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生育政策优化议题引发舆论的广泛关注。通过梳理对比全国“两会”期间“延长女性产假”和“建立父亲育儿假”提案中的网民观点,分析男性育儿假建立和优化过程中的阻碍因素和现存问题。当前,育儿假设立在制度定位、覆盖人群、休假方式等方面还存有优化空间,制度和文化的双重支撑才是男性育儿假政策落地的关键所在,除了从国家层面出台有参考意义的男性育儿假具体条款,还需要细化具体规则。在文化
摘要:聚焦内陆小城的女性青年,通过数字日记和深度访谈收集数据,探讨她们参与“云养猫”的动机和日常生活。借用吉登斯的“生活政治”概念,分析小城女性如何通过“云养猫”弥合生活与工作的矛盾,实现自我构建,并通过宠物饲养抵抗传统生育观念。研究发现,“云养猫”为小城女性提供了一种社交联结,并据此帮助她们建立独立的社交圈,实现自我价值,并在生育议题上推动性别角色的重新定义。 关键词:女性青年;生活政治;数字
摘要:青少年的社会支持系统不完整,领悟社会支持水平不高,其成长期的不成熟易导致陷入“生命困顿”。基于此,从生命意义感切入,通过理论和实证探索领悟社会支持、生命意义感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表明,领悟社会支持、生命意义感及主观幸福感两两相关;领悟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正向预测;生命意义感对主观幸福感正向预测;家庭支持对存在生命意义感正向预测;存在生命意义感在领悟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正向预测中起中介作
摘要: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亚里士多德主张幸福是人所追求的至善,是合德性的灵魂的实现活动,沉思是最大的幸福。亚里士多德对德性进行二元划分,认为“理智德性”,特别是其中的明智和智慧是实现幸福的关键因素,就此明确幸福的双重境界:一种是通过明智引导的,灵魂实践德性的活动;另一种是源于智慧,体现为纯粹理性的沉思。这两者虽在具体表现上不同,实则具有内在的同一性。通过对亚里士多德关于幸福的双重境界进行深度分
摘要:“存在就是被感知”是贝克莱非物质主义哲学最重要的认识论命题之一。从思想来源出发,说明贝克莱的思想受洛克的物质主义和表象学说以及马勒布朗士对贝克莱非物质主义的促进,形成了自己的认识论命题——“存在就是被感知”。通过对这一命题的文本分析,为理解“存在就是被感知”提供了依据。同时,对“存在”与“感知”进行分析,将“存在就是被感知”理解为“可感事物的实在性在于被感知”,即可感事物的实在性就在于被上帝
摘要:文学创作中的民俗书写能够发挥相应文学功能,并增强作品的艺术魅力。在鲍尔吉·原野的《篝火与星空》《乌兰牧骑的孩子》《鹿花斑的白马》三部少年小说中,通过乌兰牧骑下乡表演以及五个儿童的冒险经历展示了蒙古族人生仪礼、生活、信仰、民间艺术等独特的民间风俗,描绘了蒙古族民俗风貌及蒙古族独特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鲍尔吉·原野;少年小说;民俗 中图分类号:I20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
摘要: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强调原文与译作之间的平等关系以及译者的主导作用,提倡采用重构性翻译策略以期在译文中彰显女性的存在。运用路易斯·冯·弗罗托的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从增补、加前言脚注及劫持等关键策略的角度出发,对《爱》迄今唯一的汉译本——顾悦先生的译本进行深入剖析。莫里森的《爱》包含着女性意识的觉醒、女性的自我救赎以及互助等丰富的女权主义议题。作为男性译者,顾悦先生在此书的翻译过程中,巧妙地运用了三
摘要:为了探索与总结教育类期刊践行与传播“两创”方针的方法与路径,以《江苏教育》策划的践行与传播“两创”方针的专刊《文化自信的理解与培育》为例,通过概括、总结江苏期刊界践行与传播“两创”方针的经验,来探讨教育类期刊在编辑出版工作中如何践行与传播“两创”方针。研究发现,专刊《文化自信的理解与培育》通过采取多元视角紧跟文化传承教育热点,提升“两创”专刊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发挥优长,提升“两创”专刊品